第四章苏幕遮
汴京城的秋日宜人,中秋赏月、重阳赏菊。
到了九月,各家酒肆的新酒也都上了,家家户户结扎彩饰、呼朋饮酒,好不热闹。
而更热闹的是,靖王爷与明家小姐的绯闻。
其实也不只她明惜月,这东京城暑期刚散便有消息从大内传来:一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靖王爷,这次似乎是真的快要定亲了。
据说是今上越发见不惯靖王的风流做派,决定亲自做主为唯一的亲弟弟择妻,已经命中宫娘娘预备了聘礼。
只是这未来靖王妃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一会子有人说是前太傅家中的孙女,过一阵子又传是杨国公家的幼女,没两天又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定下了皇后的表妹,反正是京中各大世家仍待字闺中的佳人们都被猜了个遍。
甚至过了重九,连明家小姐都被“抬上了桌”,只因平日与王爷走得近,而成了京中闲人们近日茶余饭后的议题。
这日,见小萍向自己详陈此番王爷婚事八卦的始末,得知一时之间自己也成了东京城的“顶流”,明惜月不禁感慨:
到底是何方神圣,给王爷编故事的时候竟把自己也捎带上了?
而面对着蜚语流言,明惜月一时也懒得搭理。
抛开王爷时不时会来她房间串门不谈的话,明惜月自认与他还算是知礼守节的。
清者自清,何况这种茶余饭后的八卦只怕过阵子大家就忘了,故明惜虽觉着无聊,对此倒也不甚在意。
而靖王爷似乎也是如此。
这日,陈守溪又一次十分坦荡地来了明宅做客,还和明惜月聊起了明长弦的终身大事。
“长弦下个月应该就会回京述职,到时候估计会将崔小姐一同带来,让明大人和夫人相看。”王爷饮了饮茶说道。
王爷每次来,明惜月都只用清茶招待,小萍一开始觉着不够周到,但是一来二去见王爷似乎也喝习惯了,连请自家小姐去茶坊吃果子时也不再轻易展示茶技。
明惜月又追问:“所以王爷觉得,兄长的婚事大约今年便能定下?”。
“嗯,应该是吧,至少长弦在信中是这么认为的。”王爷看她主动给自己添了茶,笑了笑说:
“阿月你啊,还不了解长弦吗?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明大人夫人一向开明,你兄长又是个极有主意的,认定之事只怕不会轻易动摇。”
明惜月一边喝茶,一边调侃王爷未免对她兄长的婚事太过于热衷了些。
“我与长弦兄弟相称,他的事我自然在意。”王爷顿了顿,又笑着说:
“再者,我这也是为明老师和师母分忧啊!如今阿月你也到了及笄之年,你兄长不尽快娶妻成家,师母如何腾出手张罗你的婚事?”
“我如何忍心,见你被熬成老姑娘啊!”
小萍听后很是震惊,她自是不知道明惜月曾对靖王爷说过、兄长未娶妻所以自己不嫁人的事。
她只是想起平日里明宅若有人胆敢为小姐议亲,哪怕只是玩笑话,明惜月都立马甩脸走人。
小萍原以为小姐听王爷此言,至少会闹些小脾气,而明惜月却只是一味吃茶、并不接话。
这让小萍很是疑惑,甚至几乎开始怀疑自家小姐真如外界传闻那般钟意靖王爷了。
而明惜月自然不认为自己喜欢上了陈岳。
她一时也不敢细想,不敢想他助益自家兄长和崔家女结亲,竟是为了父母亲能把她嫁给……
她不敢想这件事的可能性,她不想嫁人,更何况嫁给靖王爷,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明惜月并不敢回应王爷的话,只继续低头喝茶,静等话题翻篇儿。
未到下元节,明长弦便回京述职,还真把意中人也一并带了来。
明惜月见到崔家小姐的第一眼,便想到了花木兰。
虽然王爷曾告诉她崔家姐姐是女中豪杰,不过见她在兄长面前、巾帼不让须眉的崔小姐却将一身英勇化作了绕指柔,十分娇羞温柔。
看来兄长还是有些本事的,明惜月不免骄傲地想着。
崔家小姐乳名云娘,而明惜月曾在偶然间听过兄长唤她云红。
明惜月复又想起了兄长的诗——“策马驱云红妆来”。
于是再看那崔云娘时,明惜月又想到了那夜奔的红拂女,真正是: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明惜月于是很喜欢这个性格爽利、高挑明艳的女子,明家的老爷夫人似也都很钟意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许是同出身商贾的关系,崔小姐与明夫人也格外谈得来。
夜里,明惜月热情地请崔家姐姐和自己同住,还和未来嫂嫂聊了许多西北趣闻、饮食风物和四时景象。
甚至还主动问起崔云娘在大漠策马扬沙的心情和一路南下的所闻,以及初遇自家兄长时的心绪变化。
崔小姐在家中并无同胞姐妹,和明惜月也算是一见如故,于是便也大大方方地承认“美救英雄”的那天,其实是她先偶然瞥见小明大人,见他文人装扮却孤身一骑起了好奇心,这才主动跟上得……
于是明惜月很是赞叹道:“崔姐姐当真是女中豪杰、我辈楷模。”
此次明长弦也并未在京久待,只略逗留了几日便要携崔小姐一同回金城。
临行前,靖王爷又提议去游湖,坚持要做东道为二人践行。
而如今的明惜月一想到金明池就心生畏惧不愿去,迫于无奈,靖王爷便将游湖地点改在了汴京西湖。
小萍一听又要去游湖,只无奈地感慨:靖王殿下似乎很喜欢坐船。
尚未入冬,湖面倒是不冷,席上靖王爷很热情地欢迎了崔小姐,还提起明长弦西去兰州前几人一同在金明池游湖的事。
甚至还提到,那日他以琴声相和,听明惜月唱的那篇阳关曲。
崔小姐听后很是好奇,还说明惜月一定唱的很好,又笑说明长弦从不唱曲、也不见他平日里作什么诗。
这倒让明惜月很是意外,心里很是怒其不争地埋怨自家兄长竟然闷骚至此,连为崔家姐姐写的诗都从没给她瞧过……
而后,靖王爷又回忆起少时和明长弦夜游秦淮的往事,说那时的明长弦矜持得很,他废了好大功夫才换明大少爷唱了一小段词。
“而那首词……我记得长弦你似乎说过,出自你妹妹之手?”王爷笑了笑,画风一转竟又瞥向了明惜月。
此时明惜月才终于明白,这靖王爷绝非善类。
于是她忙问自家兄长是哪一篇,明长弦说是一篇云雾敛、去棠湖赏秋那回做的。
听后王爷笑了,说可巧如今正值深秋,不如听本尊再歌一回?
说罢,见他连琴都摆出来了,明惜月便也不推辞,说权当再为兄长践行了,遂听得: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惜月将希文先生的《苏幕遮》唱了一遍,前世她曾经很喜欢这首必备古诗词,只可惜词牌的曲调几乎都失传,虽也曾听过现代人改编的歌曲,不过总归更像童谣、少了些古韵。
而今世变成明惜月后,她曾将这首词填进对应的曲子来唱,父亲和兄长听后都觉得很好。
于是她才明白,为何易安能在《词论》中批评柳永“词语尘下”、晏殊与欧阳修“句读不葺之诗”、苏轼“不协音律”……
但她唯独,从未批判过范希文。
小萍听完自家小姐的唱词,想起那年小姐第一次诵这首诗时年岁尚小,老爷还问她何来如此羁旅乡愁。
而明家少爷,则是事后多次追问小姐究竟是几时起开始偷偷饮酒的……
见今日的小姐嫣然一副少女之姿,再唱此曲,小萍倒是很好奇那曲中的相思究竟是诉给谁人听的?
而此时的靖王爷,放下琴之后也开始回忆起金陵旧事。
那是一个漫天枫叶的秋日,他与金陵书院的学子们一同夜游秦淮,在众人的起哄下明长弦合着歌姬的琴声唱了这首《云雾敛》,唱完却说是自家小妹乱填的词。
那是陈守溪认识明长弦的第一年,是第一次听他唱词,也是第一次听他说起自己的幼妹。
时至今日,于汴京游船上终于听到阿月唱的原版,靖王爷才知道当年的长弦兄竟为了隐瞒自家小妹饮酒之实,将这首词末句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径自改成了“雁字徊云,划破暮天青”。
真真是画蛇添足,靖王爷不住地想着,又无奈摇了摇头。
此时的明惜月正饮着酒,看着自家兄长和未来嫂嫂恩爱不已、心生艳羡。
可此时她若能转头看一眼,便能留意到靖王爷奏曲时一直看向她的目光,竟比自家兄长看崔姐姐时更加柔情缱绻,还更多了几分温柔怜爱……
明惜月听说此次述职回去后兄长便要高升了,虽然还是在兰州任职,但总算日子有了些许盼头。
回西北前夜,明长弦似放心不下自家妹子,竟专程跑去打听她对靖王爷到底是何种看法。
这倒让明惜月有些意外,反问自家兄长莫非也是轻信了外界的蜚语流言,又道:
“兄长莫要担忧,我只当王爷是个谈得来的朋友罢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明惜月自认清白,所以并不怵。
可明长弦却十分冷静地望向自家妹子,问她“果真如此吗”。
看着自家兄长探问的眼神,明惜月一时间心内踌躇不已。
若问她和靖王爷究竟是何种情感……
论理,明惜月前世的情感经历并不算少,可是还当真从未面对过今世和靖王爷这样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男女若相恋总归能水到渠成地在一起,她自认也不是个矫情的,总想着和则谈不和则散,所以在感情中从不畏首畏尾。
可是一想到和王爷谈情的可能,便觉似乎没那么简单。
明惜月随后又想,或许王爷对她确有几分真心,可那又能如何呢?
哪怕不谈身份之别、门户之见,就算她明惜月有朝一日真能顺利嫁他为妻,以王爷的性情作风又岂是能专情的?
想来她也并不是个好相与的,她做不到三从四德也学不会贤惠持家、做个规规矩矩的命妇。
正所谓“明媚鲜妍能几时”,只怕来日若与王爷交恶,她连“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退路都没有……
毕竟如今这个时代,身为女子并没有什么婚姻自由可言。
故此明惜月不愿面对、选择充耳不闻,或许她明知真相却仍假称与王爷只是君子之交。
说来惭愧,哪怕她经常浑说王爷是中央空调,可这么多年她却心安理得享受他的照顾和偏爱……
而靖王爷似乎,也从未要求过她的什么回报。
想到这些,明惜月顿时又有些烦躁,许是第二次青春期叛逆再加经常失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她罕见地怼了明长弦,叫他“有话直说、有屁快放”。
见她说话粗鄙,小明大人也并未多嘴,只沉声说道:
“小妹,为兄其实一直知道殿下对你有意。其实自金陵起,他便从未隐瞒过对你的欣赏……”
听罢,明惜月在心里冷笑,暗骂王爷利用她这傻直男哥哥当僚机。
接着,明长弦竟也说起了金陵往事。
“那年,为兄刚去金陵进学便偶遇了靖王爷,那时尚并不知晓其身份、只当他是来金陵游学的陈公子。或因同是出生于汴京、又年龄相仿的缘故,为兄与那陈公子甚是投缘。”
之后他犹豫了一下,提起和王爷夜游金陵的事:
“那次我们一行几人坐着画舫夜游秦淮,一起谈诗文、仕途科举……”此时明长弦脸色开始有些泛红,又补充道:
“那日在场的除了我和王爷,还有几位金陵的同窗,以及……以及几位王爷带来的……几位特别的女子……”
听到这儿,明惜月方明白过来,看了着兄长越来越红的脸,竟觉得有些好笑,调侃道:
“没想到兄长竟然曾经和王爷携妓同游?不知我那未来嫂嫂知不知晓此事……”
明惜月是当真觉着好笑,她想起了前世曾看过的《狮吼记》,讲那戏本里的妻子柳氏为着“东坡先生”与丈夫陈生携妓、纳妾之事,竟一气之下告状到那阴曹地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