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当李萌回想起自己穿越到晟朝的一切 > 第11章 夏初临

第11章 夏初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章夏初临

入了夏,明惜月变得沉默寡言,也不再让小萍满京城给她找新鲜吃食、也不再闹着看新出的话本子,连兄长寄来的家信也不再第一时间拆开了,只整日躲在房里避不见客。

小萍对此很是担心,还以为她病了,而明小姐却只搪塞说自己嫌暑热难耐、不想出门罢了。

明惜月自己清楚,她不过是因端午赠簪之事怕见面尴尬,所以想躲着靖王爷。

毕竟进京多年,每次出门几乎都能遇上那个人,她难免心生忌惮。

而此时的靖王殿下自然也感受到了阿月的变化,再一次收到对方十分敷衍的回信后,他问来送信的小萍自己何时得罪了她家小姐,还问明惜月为何不理他。

见此,跟随小姐多年的小萍真想白靖王爷一句“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不过小萍还是礼貌回复了王爷,猜测是今夏汴京酷暑难耐、以至小姐不愿动弹,安慰王爷说到秋天没准就能好。

而回明宅路上,小萍也忍不住心里合计着,到底王爷和自家小姐何时吵架了?她这个贴身侍女竟然不知。

“莫非,只是因为许嫁之年将近,小姐怕了?”

而令小萍没想到的是,明惜月敷衍她、而后她又敷衍王爷的话,竟然被他当了真。

一连几日,王爷命人从冰窖运冰到明宅,请小萍帮忙镇些果子、浆水给明惜月解暑,还嘱咐别贪凉冻着了。

竟让小萍一时分不清,到底伺候人的是自己还是他靖王爷……

而明惜月事先并不知情,一日午后睡醒,眼见房内被放了一屋子的冰块,一时还以为自己被天山童姥抓去了那西夏国的冰窖……

待小萍解释过冰块是靖王爷弄来之后,明惜月只得扶着额头无奈苦笑。

于是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想着这些冰块她自己也运不回去,便赶紧吩咐小萍帮她挫碗冰来吃。

前世明惜月很喜欢吃冰,甚至为了吃冰几次三番、大冬天都要去邻市买刨冰/雪冰来吃。

只是可惜这汴京城没有巧克力,不过放点红豆和茶末的挫冰也还算不错,明惜月满意地想着。

而最终让明惜月和陈守溪彻底和好如初的,竟然是远在西北的明长弦。

有一日,靖王爷到明宅指名要见明惜月,她还以为陈岳又想了什么招儿来搞事,没成想却见到靖王爷神秘兮兮地说有个关于明长弦的大秘密要和她分享。

只见王爷拿出一封信,上面有诗一首:

边尘漫卷骅骝疾,策马驱云红妆来。

剑魄忽沾桃李色,春风已度玉门回。

明惜月把诗句重复念了好几遍,确认是自家兄长的字迹没错。

于是她一脸震惊地问王爷,难道自家兄长如今竟老铁树开了花不成?

靖王爷听后笑个不停,说长弦比他还要小上一岁,怎么就成了老铁树?

随后明惜月又仔细研究了兄长的诗,看着上面的红妆、桃李字样,只怕确是在西北坠入爱河了,于是扶额询问王爷到底是何意。

于是王爷也不卖关子,只清了清嗓子便说起了故事:

“话说长弦到了边城后日子过的清苦,就一心扑在任上、也不喜结交朋党,总是独来独往。

除了金城本地,长弦还时不时在边境几城之间走访视察。

一日他正骑马穿行大漠,路遇沙盗,对方也不顾他是朝廷命官非要劫他的马匹行李。

就在危急时刻,只见一红衣女子从远方策马而来,带着几个弟兄从天而降赶跑了盗匪,而得知长弦的身份后还主动请缨护送他回兰州……”

于是也就是那日得救后不久,明长弦便写了这首诗,还主动和自己的好兄弟靖王爷分享。

明惜月听后感慨,合着这是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啊。

王爷对此不置可否,说那位小姐原是兰州城一崔姓商户的独女,见自家商队在西北送货路上常被沙盗洗劫,便带领了几个会功夫的伙计组成护卫小队。

平时除了护送自家商队,有时也骑马巡游四方,也算是护卫一方的女英雄。

听完事情起末,明惜月感慨不已,说“兄长一辈子勤勤恳恳读书,哪儿见过这般英姿飒爽的姑娘?可不得被迷得五迷三道。”

不等靖王爷震惊于眼前大家闺秀的用词,明惜月又问起那崔家小姐如何如何,问她是否也喜欢自家兄长。

“应该也是喜欢的。长弦还在信上说如若事情顺利,待下次回京便会和父母商议向崔家求亲之事。”

随后王爷又告诉明惜月,事情八字还未一撇、暂时先不要告诉明大人和明夫人,明惜月无奈点了点头。

而明惜月又看了看纸上的诗句,看到末句的“春风已度玉门回”,感慨万千。

“所以说……王爷,是不是不久后,兄长就要回来了?”王爷点了点头,喝了两口清茶,复又笑着说:

“放心吧阿月,我已经着人打探清楚了,这崔家富甲一方、又时常回馈乡里,每遇灾年都会主动联系官府赈灾,在西北也是有名望的人家……”

于是明惜月笑着问靖王,是否自己兄长与崔家结亲之后,在西北的仕途发展也会顺遂很多?

王爷听后笑了笑,说崔家若能讨个中过举的官员作女婿,那才是真的大有裨益呢。

待王爷走后,明惜月和小萍又说道起了自家兄长的“终身大事”。

小萍见自家小姐说明崔两家的婚事若成、对两家都是利大于弊,听不甚明白,便问小姐是何意。

明惜月告诉小萍,说今世虽鼓励民间经贸互市,但主流官场风气还是看不上商贾出身,政策上也不允许商籍之子参加科举。可若是崔小姐能与兄长成婚,未来的子女便可到京中进学,远比留在西北更有前途。

小萍似懂非懂,却觉得似乎有些道理。

夜里,明惜月又一次辗转反侧,看破红尘般感慨道:婚姻嘛,不就是那点事儿?

无非就是你家出钱、我家出力,我图你的财力、你图我诗书世家的声明,都是生意罢了……

就连明家也不外如是,历城明家近年若不是得自己母亲从韩家带来的金银资助,只怕早就败落了,而父亲又岂能心无旁骛地被发落到扬州潜心治学十年之久?

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说的属实不错。

若无财力支持,自由、平等、爱情、文学艺术,一切就都是虚妄。

而在如今这个封建王朝时代,权力又远胜过财力。

明惜月随即感慨念叨着“太阳下没有新鲜事”,良久后才缓缓入睡。

而后的几日,还是老样子,明惜月待在家中消夏,而靖王爷时不时地来信汇报其兄长的“恋爱”进展。

见自家兄长有了意中人,明惜月自是十分欣慰,只是念及她与陈岳最近看似平静、偶尔却又尴尬的处境,实在是笑不太出来。

不过旁人自是看不出来,着反倒让明惜月越发纠结、不时揣测:莫非真如靖王爷所说,那金簪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礼物?而真正多心的,其实反而是她自己?

于是纠结着纠结着,步入八月,便到了明惜月十五岁的生辰。

正日子这天,临近中秋、暑气消散,明夫人似也察觉到爱女近期烦闷,便请了京中有名的女先生来说书,讲些当下时兴的话本故事哄她开心。

明惜月听得认真,等剧情过半却也忍不住和小萍吐槽说:“左不过些才子佳人、吟风弄月之事,听多了也无趣。”

等小萍反问她可有什么想听的故事时,明惜月又摇摇头,说“罢了罢了,再好听的故事到最后也就都那样。”

这让小萍一时猜不透自家小姐究竟是喜是忧。

更令她意外的是,像自家小姐生辰这样的大事,一向“阴魂不散”的靖王殿下竟然缺了席。

但是人未到礼到,午前王爷就派人送来一幅朱砂绘就得竹子画卷作贺礼,装裱得十分精致。

小萍看不清落款的名章,不知是哪位明家所作,便问自家小姐:

“小姐啊,这画虽然好看,但是小萍从未见过红色的竹子,或许王爷见多识广曾经见过?”

见小萍疑惑的样子,明惜月笑着回说:“世间亦无墨竹,难道用墨水画竹便可,用朱砂便不能画了?”

于是小萍又一次似懂非懂,心理默念着小姐随后说出的“墨竹画得、朱竹自然也画得”的道理。

她想起小姐曾说的话,“男子可做之事、难道她身为女子便做不得了”,心里似乎渐渐明白了王爷赠画之意。

这日午后,明长弦的家书也送到了明家,信中既为家中小妹贺寿,也向父母详陈了属意兰州崔氏女之事

于是这夜,明家老爷夫人书房的灯亮了整夜,小萍见后不禁觉着这门婚事似乎也不像小姐想象的那般顺利。

而明惜月呢,却以最近常失眠、想好好休息为由,早早地让小萍回了后院。

待独自一人,她又拿出早前王爷赠送的朱竹图赏看,初看时只大概猜到这幅画八成出自陈岳之手,只是她一时未能像小萍那般自以为猜到了王爷赠画的意图。

前世的明惜月倒是曾在博物馆见过些用朱砂绘竹子的古画,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但她一向不通书画,只略微知道这路朱竹的画风似是东坡先生所创,只是今世既然并无东坡,王爷送此画给她又是何意呢……

以及更令明惜月纠结的是:若今日这画才是贺礼,那先前的赠簪又如何说?

正当明惜月又一次陷入无限纠结之时,她听见窗外传来动静,似有人在轻声扣门,甚至还隐约见到人影攒动……

“别怕,是我。”

似听到熟悉的声音,明惜月才壮着胆子走过去。

等开窗后,发现来人果然是靖王爷,此时正在院内笑盈盈地央求着放他进去。

明惜月寻思这么晚了,若被人发现有外男出现在她闺房门口,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于是乎,明惜月只得披上外袍,十分坦荡地请王爷进了门。

眼前的不速之客穿着低调的花青色骑装,看起来风尘仆仆的。

靖王爷入坐后也并未客气,直接反客为主向明家小姐讨茶喝。

鉴于这是她明惜月的地盘,她理直气壮地告诉陈岳要茶没有,要是想喝酒倒有现成的……

于是乎,在明惜月十五生辰的深夜,她和一名外男深夜在自己的闺房里喝起了梅子酒。

明惜月不敢想象,若是此时远在西北的明长弦得知此事,会不会立马杀回东京活活打死她这个不成器的妹妹……

似是见陈岳不似平日里那般开朗,明惜月便问他为何深夜至此。

靖王爷回说只因白天有事耽搁了,于是趁次日子时前赶来亲自为她贺寿。

听罢,明惜月也并未客气,直截了当地回复说:

“王爷您其实大可不必,心意到了就好了……”

说来也巧,这话听后王爷转头发现自己的“心意”正被放在不远处的桌上,便笑着问:“阿月,你觉着这画如何啊?”

于是明惜月又饮了一盅梅酒,小声道:“王爷画的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何要用朱砂来画竹子?”

许是听到自己的笔墨被认出,王爷得意地挑了挑眉,解释道:

“一直知道阿月你喜欢竹子,本想亲自画一副墨竹图做贺礼,但连画了许多,但总觉着不够特别。”

随后王爷也陪了一盅梅酒,说起了往事:

“直到我想起来,在金陵时曾和长弦聊及丹青,他说起自家妹子不愿学画,一次甚至故意打翻了朱砂在纸上,还用手指绘出竹节,告诉他此为‘朱竹’、是以赤色书写一片丹心照古今.....”

听后,明惜月才想起自己童年时候的荒唐事,那时刚经历“飞白书”事件不久,而兄长又一直逼她练画,所以她才一时兴起出此下策,好逼迫明家人放弃让她研习琴棋书画……

事情的确如她所料:被她乱搞一通后,明长弦再一次骂了她“狗屁不通”,此后便再不管她的学业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她当年任性荒唐的往事,竟被兄长当做了趣闻,还在多年后主动与自己的至交好友分享。

于是她尴尬地笑了笑,对眼前笑着的陈岳说道:

“王爷见笑了,我小时候的荒唐事自己都快忘了,没想到兄长却记得、还说给您听……”

而王爷听后笑意更甚,回说:

“只怕对长弦来说,你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