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天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天没后而生于地狱、
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天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天没后而生于地狱、
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地狱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地狱没后而生于
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地狱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地狱没后而生于
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傍生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傍生没后而生于
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38 诸比丘!正如此,从傍生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傍生没后而生于
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饿鬼界没后而
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饿鬼界没后而
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第二十 静虑品
一 诸比丘!此是利中之一向者。谓:须住于林中,须行托钵、须披粪扫衣、三衣
当足、须说法、须持律、须多闻、须成为长老、须服装完整、须眷属完全、须眷属
大。当做善男子,须容貌美、须言语和雅、须少欲、须无病。
二诸比丘!虽一弹指顷,若比丘修初静虑,诸比丘!此比丘所住之静虑并不唐捐。
彼可谓守师之教诫,能从教授,能不空享国土之施食者,何况多所作。
诸比丘!虽一弹指顷,若比丘修第二静虑……乃至……
若修第三静虑……乃至……
若修第四静虑……乃至……
若修慈心解脱……乃至……
若修悲心解脱……乃至……
39 若修喜心解脱……乃至……
若修舍心解脱……乃至……[参照二0之二]
◎一01 于身循身观而住,炽然,正知,正念而除祛世间之贪与忧……乃至……
于受循受观而住……乃至……
于心循心观而住……乃至……
于法循法观而住……乃至……除祛贪与忧……乃至……
◎一四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
为令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为
令生未生之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为了住、为了
不失、为了倍增、为了广大、为了修习、为圆满已生之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
勤、策心而持……乃至……
◎一八修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修精进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
……修心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修观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
◎二二修信根……乃至……修精进根……乃至……修念根……乃至……修定根……
乃至……修慧根……乃至……修信力……乃至……修精进力……乃至……修念力
……乃至……修定力……乃至……修慧力……乃至……
◎三二修念觉支……乃至……修择法觉支……乃至……修精进觉支……乃至……修
40 喜觉支……乃至……修轻安觉支……乃至……修定觉支……乃至……修舍觉支……
乃至……
◎三九 修正见……乃至……修正思惟……乃至……修正语……乃至……修正业……
乃至……修正命……乃至……修正精进……乃至……修正念……乃至修正定……乃
至……
◎四七2 内有色想,外见少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
至……
内有色想,外见无量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
至……
内无色想,外见少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
内无色想,外见无量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
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青、青显、青现、青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
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黄、黄显、黄现、黄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
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赤、赤显、赤现、赤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
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白、白显、白现、白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
等。
◎41五五3 有色观色……乃至……内无色想,外见色……乃至……胜解之为净……乃
至……
完全超越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思惟种种想故,以空为无边故,具足空无边
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空无边处,以识为无边故,具足识无边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识无边处,以无所有故,具足无所有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乃至……
◎六三修地偏……乃至……
修水偏……乃至……
修火偏……乃至……
修风偏……乃至……
修青偏……乃至……
修黄偏……乃至……
修赤偏……乃至……
修白偏……乃至……
修空偏……乃至……
修识偏……乃至……
◎七三修不净想……乃至……
修死想……乃至……
于食修违逆想……乃至
于一切世间修不喜想……乃至……
修无常您……乃至……
于无常修苦想……乃至……
于苦修无我想……乃至……
修断想……乃至……
修离贪想……乃至……
修灭想……乃至……
八三修无常想……乃至……
修无我想……乃至……
42 修死想……乃至……
于食修违逆想……乃至……
于一切世间修不喜想……乃至……
修骸骨想……乃至……
修虫啖想……乃至……
修青瘀想……乃至……
修穿孔想……乃至……
修膨胀想……乃至……
◎九三4 修念佛……乃至……
修念法……乃至……
修念僧……乃至……
修念戒……乃至……
修念舍……乃至……
修念天……乃至……
修念出入息……乃至……
修念死……乃至……
修念身……乃至……
修念休息……乃至……
◎一0三修初静虑俱行之信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信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力……乃至……
◎一一三第二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二三第三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三三第四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四三慈俱行之……乃至……
◎一五三悲俱行之……乃至……
◎一六三喜俱行之……乃至……
◎一七三修舍俱行5之信根……乃至……
修精进根……乃至……
43 修念根……乃至……
修定根……乃至……
修慧根……乃至……
修信力……乃至……
修精进力……乃至……
修念力……乃至……
修定力……乃至……
◎一八二6 修慧力,诸比丘!是比丘所住静虑并不唐捐,可谓守师之教诫,能从教
授、能不空享国土之施食。何况多所作。
注1 参照D.vol.2,p.120。
2 参照D.vol.2,p.110;A.vol.4,p.305。
3 参照A.vol.2,p.306。
4 参照九三~一0二增二(大二、五五二c)。
5 “舍俱行”其次之底本是……Pe……与183所加者,应除去。
6 一八二底本作一九二是错误。
第二十一 静虑品
一1 诸比丘!任何人,以心想[观]大海之偏满,则所有注入海之小河,皆在彼
[心想]中。诸比丘!正如此,任何人,若修念身,多所作,则所有顺明分之善法,
即在彼中。
二2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起大厌背、起大利、起大安稳、起正念、
正智、得智见、得现法乐住、作证明解脱之果。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3有一法,修习而……乃至……作证明解脱之果。
三4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身轻安,心轻安,寻、伺止息,而修习顺
明分之法至于圆满。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44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修习……至于圆满。
四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未生之不善法不生,已生之不善法令断。云
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法令断。
五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得修习,则未生之善法令生,又倍增广大已生之善法。
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广大……。
六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断无明而生明,舍我慢被断,除随眠永受害,
断结。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断结。
七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得慧之分别,得无取般涅槃。云何为一法
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乃至……得……。
八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通达于多界、通达于种种界面于多界有无碍
解。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有无碍解。
45 九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作证预流果,作证一来果,能作证不还果,
能作证阿罗汉果。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乃至……作证……。
一0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得慧、能增慧、能广慧、起大慧、起博
慧、起广慧、起深慧、起无邻慧、起弘慧。能多慧、起速慧、起轻慧、起聪慧、起
捷慧、起利慧、起择慧。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得慧……乃至……起择慧。
一一 诸比丘!不食念身者,不食不死。诸比丘!食念身者,食不死。
一二诸比丘!已不食念身者,已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