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死。诸比丘!已食念身者,已食不死。
一三诸比丘!能断念身者,能断不死。诸比丘!不能断念身者,不能断不死。
46 一四诸比丘!缺5于念身者,亦缺不死。诸比丘!能圆满念身者,亦能圆满不死。
一五 诸比丘!忽[视]于念身之人者,亦忽[视]于不死。诸比丘!不忽[视]
于念身之人者,亦不忽[视]于不死。
一六诸比丘!忘于念身者,亦忘于不死。诸比丘!不忘于念身者,亦不忘于不死。
一七诸比丘!不习于念身者,亦不习于不死。诸比丘!习于念身者,亦习于不死。
一八诸比丘!不修于念身者,亦不修于不死。诸比丘!修于念身者,亦修于不死。
一九 诸比丘!不多所作于念身者,亦不多所作于不死。诸比丘!多所作于念身者,
亦多所作于不死。
二0 诸比丘!不知于念身者,亦不知于不死。诸比丘!知于念身者,亦知于不死。
二一 诸比丘!不偏知于念身者,亦不偏知于不死。诸比丘!偏知于念身者,亦偏
知于不死。
二二诸比丘!不作证于念身者,亦不作证于不死。诸比丘!能作证于念身者,亦
能作证于不死。
一集之一千经竟
注1 参照S.Vol.4.p.157。
2 二之数字系译者所加,此节参照S.vo1.5,p.345。
3 于此处分节系译者之私见。此节参照vo1.1,p.266。
4 三底本即为九,将此改为三系译者之私见。以下迄于本章之末,皆仿此。
5 [缺]viruddham系根据暹本而作为viradd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