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国之施食,何况于数数修慈心。
11 五 诸比丘!虽一弹指顷,若比丘能思惟慈心者,则诸比丘!此比丘静虑而不致空,
可以请有资格为师之教诫、教授、食国之施食,何况于数数思惟慈心。
六1 诸比丘!凡不善之法皆属不善,不善之分亦以意为先导。诸不善法最初意生,
而不善法则随之。
七诸比丘!凡善法皆属善,善之分亦以意为先导。诸善法中最初意生,而善法则
随之。
八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末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放逸者。
诸比丘!放逸者能生末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九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不放逸者。
2诸比丘!不放逸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一0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懈怠者。
诸比丘!懈怠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注1 参照Dhp.v.I.。
2 参照S.vol.5.P.9。
12 第七发精进等品
一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发动精进者。
诸比丘!发勤精进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二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大欲者。
诸比丘!大欲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未生之善法。
三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少欲者。
诸比丘!少欲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四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不喜足者。
诸比丘!不喜足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五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喜足者。
诸比丘!喜足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13 六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非理作意者。
诸比丘!非理作意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七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如理作意者。
诸比丘!如理作意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八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不正知者。
诸比丘!不正知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九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正知者。
诸比丘!正知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一0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恶友者。
诸比丘!恶友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14 第八善友等品
一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善友者是。
诸比丘!善友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二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修不善法而不修善法者。
诸比丘!由于修不善法而不修善法,正可生未生之不善法,又可舍已生之善法。
三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
此即修善法而不修不善法者。
诸比丘!由于修善法而不修不善法,正可生未生之善法,又可舍已生之不善
法。
四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令未生之觉支不生,或令已生之觉支修而不圆满
者。诸比丘!此即非理作意者。
诸比丘!由于非理作意,正可令未生之觉支不生,又可令已生之觉支修而不圆
满。
15 五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觉支,或令已生之觉支修而圆满者,诸比
丘!此即如理作意。
诸比丘!由于如理作意,正可令未生之觉支生,又可令已生之觉支修而圆满。
六诸比丘!此失者,是少量,是所谓失亲属。诸比丘!此是失中之最剧者,是所
谓失态。
七诸比丘!此得者,是少量,是所谓亲属之得。诸比丘!此是得中之最上者,是
所谓慧之得。是故,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应以慧之得而荣。诸比丘!汝等
应如是学。
八诸比丘!此失者,是少量,是所谓财产之失。诸比丘!此是失中之最剧者,是
所谓慧之失。
九 诸比丘!此得者,是少量,是所谓财产之得。诸比丘!此是得中之最上者,是
所谓慧之得。是故,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应以慧之得而荣。诸比丘!汝等
应如是学。
一0 诸比丘!此失者,是少量,是所谓称誉之失。诸比丘!此是失中之最剧者,
是所谓慧之失。
第九 放逸等品
一 诸比丘!此失者,是少量,是所谓称誉之失。诸比丘!此是得中之最上者,是
所谓慧之得。是故,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应以慧之得而荣。诸比丘!汝等
应如是学。
16 二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大无利者。诸比丘!此即放逸者。
诸比丘!放逸者能成大无利者。
三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成大利者。诸比丘!此即不放逸者。
诸比丘!不放逸者能成大利者。
[对以下之七项,说示同样之经]--
四~五 懈怠……发勤精进。
六~七大欲……少欲。
八~九 不喜足……喜足。
一0 ~一一 非理作意……如理作意。一二~一三不正知……正知。
一四~一五 恶友……善友。
一六~一七行不善法,不行善法……行善法,不行不善法。
第十 非法等品
一 诸比丘!作为自己中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无利者。诸比丘!此即放逸
者。
诸比丘!放逸者能成大无利者。
二诸比丘!作为自己中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利者。诸比丘!此即不放逸
者。
17 诸比丘!不放逸者能成大利者。
三~四诸比丘!作为自己中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无利者。诸比丘!此即
懈怠者……乃至……发勤精进者。
五~六 ……乃至……大欲者……乃至……少欲者。
七~八 ……乃至……不喜足者……乃至……喜足者。
九~一0 ……乃至……非理作意者……乃至……如理作意者。
一一~一二 ……乃至……不正知者……乃至……正知者。
一三 ……乃至……诸比丘!作为外人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无利者。诸比
丘!此即恶友者。
诸比丘!恶友者能成大无利者。
一四诸比丘!作为外人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利者。诸比丘!此即善友者。
诸比丘!此即善友者能成大利者。
一五 诸比丘!作为自己中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无利者。诸比丘!此即行
不善法,而不行善法者。
诸比丘!行不善法……能成大无利者。
一六诸比丘!作为自己中之因,我不见另有一因能成大利者。诸比丘!此即行善
法,而不行不善法者。
诸比丘!行善法……能成大利者。
一七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因能令正法失坏与隐没者。诸比丘!此即放逸者。
诸比丘!放逸能令正法失坏与隐没。
一八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因能令正法住、不失、不隐者。诸比丘!此即不放逸
者。
18 诸比丘!不放逸能令正法住、不失、不隐。
一九~二0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因能令正法失坏与隐没者。诸比丘!此即懈怠
者……乃至……发勤精进者。
二一~二二 ……乃至大欲者……乃至……少欲者。
二三~二四 ……乃至……不喜足……乃至……喜足者。
二五~二六 ……乃至……非理作意……乃至……如理作意者。
二七~二八 ……乃至……不正知……乃至……正知者。
二九~三0 ……乃至……恶友……乃至……善友者。
三一~三二 ……乃至行不善法,而不行善法……乃至……行善法,而不行不善法
……乃至……
四句毕
三三诸比丘!凡比丘将非法示为正法者,诸比丘!彼等比丘之所行,是为多人之
无益,为多人之无乐,为多人之无利,为人、天之无益、之苦。诸比丘!又彼等比
丘将生甚多之非福,又彼等比丘将隐没此正法。
三四诸比丘!凡比丘将正法示为非法者……乃至……
三五 诸比丘!凡比丘将正非律示为律者……乃至……
三六诸比丘!凡比丘将正律示为非律者……乃至……
三七诸比丘!凡比丘将如来之不说或不言,示为如来之所说所言……乃至……
19 三八诸比丘!凡比丘将如来之所说、所言,示为如来所不说、不言……乃至……
三九 诸比丘!凡比丘,有将如来之不行者,示为如来之所行……乃至……
四0 诸比丘!凡比丘,有将如来之所行,示为如来所不行者……乃至……
四一 诸比丘!凡比丘,有将如来之不制者,示为如来之所制……乃至……
四二诸比丘!凡比丘,有将如来之所制者,示为如来所不制。诸比丘!彼等比丘
之所行,是为多人之无益,为多人之无乐,为多人之无利,为人与天之无益、之苦。
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很多之非福,又彼等比丘将隐没此正法。
第十一 非法等品
一 诸比丘!凡比丘,以非法示为非法者。诸比丘!彼等比丘之所行,是为多人之
益,多人之乐,多人之利,为人与天之益,之乐。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甚多之
福,又彼等将住立此正法。
二诸比丘!凡比丘,以法示为法者……乃至……
三诸比丘!凡比丘,以非律示为非律者……乃至……
四诸比丘!凡比丘,以律示为律者……乃至……
五 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不说、不言者,示为如来无所说、无所言……乃至
六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所说所言者示为如来有所说有所言……乃至
20 七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所不行者,示为如来并无所行……乃至……
八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所行者,示为如来有所行……乃至……
九 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所不制者,示为如来并无所制……乃至……
一0 诸比丘!凡比丘,以如来之所制者,示为如来有所制。诸比丘!彼等比丘之
所行,是为多人之益,多人之乐,多人之利,为人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