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理科学霸的文艺式心动 > 第24章 未来变量

第24章 未来变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的灯光如星河倾泻。季辰站在后台,第十七次调整领带结,直到林修远温热的手指覆上他的手背。

"别紧张。"林修远今天罕见地穿了全套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有左耳那枚小小的银色耳钉透露出他不羁的本性,"就当台下全是南瓜。"

季辰扯出一个微笑。台下坐着的是诺贝尔奖得主、各国科学院院士和《自然》期刊主编——这可比南瓜可怕多了。三个月前,他们的神经音乐疗法获得"未来科学突破奖"提名时,他还在斯坦福实验室熬夜改论文。而现在,他们即将在全球科学精英面前展示这项融合了脑科学、音乐与人工智能的跨界研究。

"五分钟后上台。"工作人员探头提醒。

林修远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进季辰手心——是枚冰冷的金属圆片,表面刻着精细的数学分形图案。

"压力传感器。"他眨眨眼,"我改进了算法,当你心率超过120时会自动播放..."他凑到季辰耳边轻声哼了几个音符,正是他们第一次接吻时背景播放的《无序协奏曲》片段。

季辰耳根发烫,却忍不住微笑起来。三个月没见父母的消息带来的阴霾,此刻被这个小小的发明驱散了些许。

"女士们先生们,有请'未来科学突破奖'得主..."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季辰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刺眼的聚光灯下,他只能隐约看到前几排观众模糊的轮廓。但当林修远在他身旁站定,肩膀轻轻相触时,那种熟悉的安定感又回来了。

"我们的研究始于一个简单问题。"季辰听见自己的声音在会场回荡,英语流利得不像第二语言,"能否用音乐修复断裂的神经通路?"

大屏幕亮起,显示着王建国少校治疗前后的脑部扫描对比。当季辰解释到δ波同步原理时,林修远接过话题,现场演示了他们开发的脑机接口系统——一位志愿者戴上EEG头环,当季辰弹奏特定频率的钢琴曲时,志愿者的实时脑波数据转化成不断变幻的光影,投射在整个会场穹顶。

"这不仅是治疗工具。"林修远手指飞舞,调出新的界面,"我们开发了算法,可以将任何人的脑波活动转译成独特音乐..."他点击播放,一段从未听过的旋律流淌而出,"这是刚才这位志愿者大脑产生的'思维之歌'。"

会场响起惊叹声。季辰看到前排《科学》杂志的主编正疯狂记笔记,而几位白发苍苍的神经科学家已经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手中资料。

问答环节,一位德国学者质疑音乐疗法的可重复性。季辰刚要回答,林修远已经调出父亲二十年前的研究数据:"请看,这是1999年与2019年相同参数下的δ波响应对比..."两条曲线几乎完美重叠,"最优秀的科学,经得起时间检验。"

最后一页PPT是季辰坚持加上的——父母在钢琴前的背影照片,下方写着"献给季明远教授与周雯女士"。向全球科学界展示这个私人瞬间需要勇气,但此刻他无比确信这是正确的决定。

颁奖晚宴在水晶宫般的玻璃穹顶下举行。季辰正与MIT的脑科学主任交谈,侍者突然递来一个牛皮纸信封,没有寄件人,只有熟悉的字迹写着"辰辰亲启"。

"抱歉。"他向教授致歉,走到角落拆开信封。里面是一页泛黄的琴谱,右上角画着小小的夜莺图案——母亲的标记。谱面看似普通的巴赫改编曲,但某些音符上方用铅笔标注着极小的频率数字,正是父亲研究的核心参数。

"你妈寄来的?"林修远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里拿着两杯香槟。

季辰点头,手指抚过那些细微的铅笔痕:"她总是这样...把最重要的信息藏在细节里。"他突然注意到谱尾多了一段陌生的变奏,"等等,这部分不是巴赫..."

林修远凑近看:"升F小调...这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最有效的频段!"他猛地抓住季辰的手腕,"你妈怎么知道我们卡在这个节点上?"

没等季辰回答,宴会厅中央的三角钢琴旁响起主持人的声音:"接下来有请季辰博士为我们带来即兴演奏!"

掌声中,季辰鬼使神差地拿着母亲寄来的琴谱走向钢琴。当手指触碰琴键的瞬间,他忽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这不是普通的乐谱,而是她作为"钢琴师"特工职业生涯的结晶,将父亲冰冷的科学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艺术表达。

《G弦上的咏叹调》在指尖流淌,季辰即兴加入了那段升F小调变奏。林修远迅速连接设备,将脑波监测系统投射到宴会厅四周的屏幕上。当音乐进行到母亲标注的特殊段落时,屏幕上的脑波图谱突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律性。

"天啊..."一位瑞典学者站起身,"这正好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区域的共振频率!"

林修远已经冲到季辰身边,在钢琴上架起平板电脑:"继续弹!算法正在建模..."他的眼睛反射着屏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我们找到钥匙了!"

季辰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母亲谱写的每个音符都像是一块拼图,正在补齐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最后缺口。当最后一个和弦余音袅袅时,全场寂静无声,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女士们先生们。"评委会主席激动地宣布,"我们刚刚见证了医学史的突破时刻!"

闪光灯如暴雨般亮起。季辰在刺目的白光中看到林修远向他走来,手里拿着改装过的平板电脑——屏幕上不再是数据,而是一个旋转的3D心脏模型,表面流动着他们初次相遇时的脑波图谱。

"有件事我计算了很久..."林修远在众目睽睽下单膝跪地,平板电脑上跳出一行公式:lim(t→∞)LQ(t)=1。全场倒吸一口冷气时,他笑着解释:"当时间趋近无穷大,林与季的爱趋近于绝对1。"

季辰的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他听不见此起彼伏的快门声,看不见周围张大嘴巴的观众,只感受到无名指上冰凉的触感——林修远正将一枚素圈戒指戴在他手上,内侧刻着那道他们争论了两个月的量子纠缠公式。

"你是我生命中唯一无法用算法预测的变量。"林修远的声音轻得只有他能听见,"愿意成为我的常数吗?"

季辰的回答是一个吻。当他们的嘴唇相触时,会场穹顶突然绽放出璀璨星光——林修远不知何时黑进了灯光系统,将他们的脑波同步数据转化成了漫天银河。

第二天清晨,季辰在酒店套房醒来时,发现林修远已经坐在阳台上对着笔记本电脑工作,晨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茶几上摆着半杯冷掉的咖啡和咬了一口的牛角包,典型的林修远式早餐。

"早安,未婚夫。"林修远头也不回地说,"CNN想采访我们,BBC要拍纪录片,还有..."他转过屏幕,显示着《时代》杂志封面——他们接吻的照片配着标题"科学与爱的胜利"。

季辰用脚趾轻轻蹭他的小腿:"先看这个。"他打开手机,昨晚父亲发来的邮件只有一张图片:那本黑色保险箱里的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终章:由辰辰与修远完成」,下方是父亲工整的签名。

林修远突然从椅子上弹起来:"等等!你妈寄来的乐谱背面!"他冲进卧室拿出那张泛黄的纸,对着阳光调整角度,"这里有水印...是个坐标!"

季辰凑近看,在谱纸边缘确实有几乎不可见的线条,组成了一组经纬度:46°25'N, 6°55'E。

"日内瓦湖东北岸..."林修远快速查询地图,"距离这里不到20公里。"

两小时后,他们站在一栋爬满常春藤的老宅前。门廊的风铃在微风中叮当作响,演奏的正是《示波器情书》的旋律。季辰的手悬在门铃上方,突然不确定起来。

门自己开了。

母亲站在门口,穿着简单的亚麻长裙,头发比上次见面又白了些。她身后,父亲正坐在钢琴前,手指悬在琴键上方。

"正好赶上下午茶。"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你爸刚学会烤司康饼。"

季辰站在原地,三个月来的担忧、恐惧和思念在胸腔里翻腾。直到林修远在背后轻轻推了他一把:"去啊。"

拥抱比想象中更温暖。母亲身上还是那股淡淡的茉莉花香,和童年记忆里一模一样。父亲也走了过来,罕见地给了季辰一个拥抱,然后——更令人惊讶地——也拥抱了林修远。

"戒指不错。"父亲评价道,语气就像在讨论实验室设备,"钛合金?"

林修远笑着点头:"3D打印的,内嵌了EEG传感器..."

茶香氤氲的客厅里,季辰终于问出那个盘旋已久的问题:"你们这三个月..."

"在日内瓦湖畔隐居。"母亲递来司康饼,"顺便完成你爸的终极论文。"她指了指书房,那里堆满了手稿,"所有关于'第七和弦'的真相,还有NeuroTech如何利用音乐频率操控人脑的证据。"

父亲难得地露出微笑:"现在交给你们了。"他看向林修远,"修远负责编程部分,辰辰处理神经音乐疗法应用。"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先度蜜月。"

阳光透过落地窗,在钢琴漆面上投下摇曳的光斑。母亲突然提议:"四手联弹?就弹你们获奖的那首。"

季辰和林修远并肩坐在琴凳上。当他们的手指同时落在黑白键上时,父亲打开了古老的示波器,荧光屏上两条波形渐渐同步,最终合二为一。

在这个寻常又非凡的午后,科学与爱情,就像两束纠缠的光,再也无法分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