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当天的阳光亮得刺眼。季辰站在礼堂后台,透过幕布缝隙寻找观众席上的林修远。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裤缝,节奏正是《双城记》的副歌部分。
"五分钟后上台。"音乐老师拍了拍他的肩,"确定不用乐谱?"
季辰摇头,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U盘——里面除了曲目文件,还有一个命名为"for_L"的加密程序。他看向舞台另一侧,林修远正被班主任拉着交代领奖事宜,白衬衫的袖口随动作晃动,像两只不安分的鸽子。
"下面有请全国青少年编程大赛特别创新奖得主,林修远同学!"
掌声中,林修远小跑上台,接过奖杯时差点被电线绊倒。季辰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在代码面前游刃有余的天才,此刻却连最简单的领奖程序都执行不好。
"谢谢大家。"林修远对着话筒说,眼睛不自觉地寻找季辰,"这个项目是和..."他突然停住了,因为舞台侧面的三角钢琴前,季辰已经坐下。
全场灯光暗了下来,只剩一束追光打在黑白琴键上。季辰深吸一口气,手指落下。
《双城记》的前奏如流水般倾泻而出——严谨的古典架构中跳跃着现代节奏,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对话。礼堂后方的大屏幕突然亮起,实时显示着琴键上飞舞的手指,而每当中指落在降E键时,屏幕上就会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脉冲光。
林修远站在舞台中央,奖杯 forgotten 在脚边。他眯起眼睛,突然明白了那些脉冲光的规律——摩斯密码,四个字母:L·O·V·E。
季辰的余光看到林修远捂住嘴的动作。副歌部分,他故意加重了几个变奏,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图书馆接吻时,林修远在他背上敲击的节奏。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时,全场寂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季辰抬头,看到林修远眼眶通红地站在聚光灯下,嘴唇无声地动着:"过来。"
他们没来得及拥抱。一阵骚动从观众席后方传来,有人高声喊着"校医!"。季辰眯起眼睛,看到母亲倒在了座位上,父亲正慌乱地扶着她。
"妈!"季辰跳下舞台冲过通道。林修远紧随其后,一边掏出手机快速拨号。
礼堂外,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季辰握着母亲的手,触感冰凉湿滑。她的呼吸急促而浅,右眼睑不受控制地抽搐着——这是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的症状。
"让一让!"医护人员推开人群。季辰想跟上车,却被父亲拦住。
"我陪她去。"父亲的声音嘶哑,"你...完成典礼。"
林修远突然插进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我已经联系了刘副院长。"他将手机塞给季辰,"导航设置好了,我的摩托在西门。"
季辰看着父亲抱着母亲上了救护车,转身跟着林修远狂奔。摩托引擎轰鸣着冲过三个红灯,林修远的后背被季辰抓出了皱痕。
医院走廊长得像没有尽头。他们赶到时,母亲已经被推进手术室,父亲呆坐在门外长椅上,领带歪斜,手里攥着一份病历。
"爸。"季辰轻声唤道。
父亲抬起头,眼神是季辰从未见过的空洞:"她早上就说头晕...我该坚持让她在家休息..."
林修远悄悄退到护士站,快速查询着什么。季辰坐下,发现父亲手中的病历竟然是二十年前的——患者姓名季婉茹,主治医师林雅琴。
"为什么带这个来医院?"
父亲的手指抚过病历上林医生的签名:"当年...你妈妈的手术风险很高。林医生是唯一敢接的。"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我答应过她,如果再发作..."
手术室的门突然打开,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医生走出来:"家属?"
季辰和父亲同时站起。
"我是刘敏,林雅琴的师姐。"医生快速说道,"情况有些复杂,需要你们签——"她突然盯着季辰,"等等,你是那个小男孩?"
季辰茫然地点头。
"果然是你!"刘医生惊呼,"当年高烧41度,林师妹连夜给你做腰椎穿刺..."她转向季教授,"您太太这次的情况和当年很像,我们怀疑是神经节囊肿复发。"
父亲的身体晃了一下。季辰扶住他时,惊讶地发现这个总是挺直脊背的男人在发抖。
"手术方案?"季辰问,声音比自己预想的冷静。
刘医生递过平板电脑:"传统开颅还是微创?后者风险大但恢复快。"
季辰刚要开口,林修远突然插进来:"微创。"他举起手机,屏幕上运行着一个医疗决策程序,"根据病史数据和最新论文,成功率92.3%。"
刘医生挑眉:"这是..."
"林雅琴儿子?"一个年长护士惊呼,"天啊,这家人..."
父亲突然抓住季辰的手,力道大得生疼:"决定权交给你。"他的声音破碎,"我...不能再失去你们任何一个。"
季辰看着父亲通红的眼眶,突然理解了那些藏在书房暗格里的信。他转向刘医生:"微创,拜托了。"
手术灯亮起的瞬间,林修远拉着季辰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看这个。"屏幕上是母亲近三年的健康监测数据,"我一直在偷偷记录。"
季辰瞪大眼睛:"什么时候..."
"每次去你家吃饭。"林修远调出一个预测模型,"根据趋势,这次发作后只要坚持新疗法,复发概率会降到5%以下。"
季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突然抓住林修远的衣领吻了上去。这个吻带着消毒水味的苦涩和劫后余生的颤抖。分开时,他尝到了咸味——不知是自己的泪还是林修远的。
"家属?"护士推着器械车路过,假装没看见他们交握的手,"手术至少四小时,你们可以去休息室。"
父亲摇摇头,从公文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季辰瞥见屏幕上是清华实验室的申请文件,标题已修改为《跨国神经医学协作研究计划》。
深夜十一点,手术灯终于熄灭。刘医生走出来,口罩上方是疲惫但放松的眼睛:"成功了。囊肿完整剥离,没有伤及神经。"
父亲冲上去握住医生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季辰靠在墙上,双腿突然失去力气。林修远扶住他,手指在他背上轻轻敲击摩斯密码:「稳·定·了」
母亲被推出来时还在麻醉状态。病房里,护士整理着她的随身物品,从包里掉出一本小巧的笔记本。季辰捡起来,扉页上写着「给雅琴姐的感谢日记」。
"别看..."父亲虚弱地阻止,但为时已晚。
季辰翻开发黄的内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母亲多年来对林医生的感激——从季辰的高烧治愈,到她自己的每一次复诊,甚至...林修远转学到季辰班级那天的惊喜。
"她一直知道?"季辰震惊地问。
父亲疲惫地揉着脸:"转学是我提议的。林医生说你...能帮修远提高理科成绩。"他苦笑一声,"结果你们..."
林修远突然从病房外探头:"我妈来了。"
林医生穿着便服,手里提着保温桶。她径直走到监护仪前查看数据,动作熟练得仿佛这是她的诊室。
"血压有点低。"她对刘医生说,"加一组营养神经的静脉滴注。"
季教授站起来,两个中年人在病床两侧对视。林医生先开口:"婉茹会没事的。"她将保温桶递给季辰,"给你爸喝点汤,他脸色比病人还差。"
凌晨三点,母亲的生命体征完全稳定。林修远强行把季辰拖到医院花园透气。夏夜的星空格外明亮,季辰仰头寻找着天琴座。
"斯坦福的宿舍申请,"他突然说,"截止日期是下周。"
林修远握住他的手:"我改进了远程系统,加了医疗监测模块。"他点开手机演示,"像这样,每天三次自动记录血压体温,异常值会触发警报。"
季辰看着屏幕上模拟的两地时间差:"你确定要这样?隔着太平洋谈恋爱?"
"不是谈恋爱。"林修远纠正,"是共同成长。"他指向星空,"就像织女星和天鹰座,隔着银河也能互相照耀。"
季辰想起毕业典礼上那首《双城记》,想起母亲笔记本里的秘密,想起父亲修改的研究计划。也许有些距离,不是阻隔而是纽带。
"回家吧。"他站起身,"明天还要给妈妈弹《无序之歌》呢。"
林修远笑着跟上:"记得加上新章节——《跨洋变奏曲》。"
医院的自动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监护仪上,季母的心跳曲线平稳而有力,如同一段悠长的旋律,刚刚度过最激昂的章节,迎来温柔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