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将自己准备好的金瓜子拿了出来,“这些应该能在黑市换不少东西。”
“你把东西给我,我去黑市换。”韩霖的眉头还皱着,语气中充满了不赞同。
杨黛又想起今天早上那招——掉眼泪。
只可惜现在没做好准备,眼泪有点挤不出来。
而且依照记忆里的说法,眼泪用得好才是大杀器,要是随时随地都用眼泪解决问题,那眼泪就不值钱了。
“黑市太危险了,随时都会有人巡逻。”韩霖对黑市的了解,来自身体里的记忆。
以前韩霖游手好闲,又想吃点好的时候,没少往黑市里钻,婚前韩霖的钱基本上都来自于黑市。
但黑市的钱不好赚,韩霖有好几次都差点遇到巡逻的人被抓进去,手里有点钱,足够他躺平吃喝之后,韩霖便不再去了。
前段时间分家盖房子,韩霖费劲巴力存的这点钱,全都搭在了砖块上,如今一分钱都找不出来了。
且太子韩霖也不像杨黛一般自带库房,东西随意取用,没钱就真的没钱。
“那我和你一起去公社,我不去黑市,在外面等着你,我就是想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杨黛想去公社看看,只依靠原身的记忆,有些东西对杨黛还是太陌生了。
“再等两天,黑市每逢五才有人,今天才十二。”韩霖不太情愿,但杨黛的话说到这里,他也不好再拒绝。
心中却琢磨着自己去哪里换几张票证,不拘是粮票油票还是布票,只要是个买东西的就行,到时候就让杨黛带着票证去公社的供销社,自己去黑市办事情。
“我今天去大队小学报名了,我想去当老师。”杨黛换了个话题,说起自己今天的行程。
“一个老师带两个班,下午三点就放学了。”这是杨黛最满意的点,轻松时间还短。
“你肯定没问题。”韩霖说的十分肯定,以前的韩霖小学就是在大队小学上的。
教他的那个小学老师,差不多也是个半文盲的水平,一边教他们自己还一边学,有时候讲着讲着课,还会遇到不认识的字。
杨黛的水平比当初那位老师强多了,肯定没问题。
杨黛脸上带着笑,她也觉得没问题。
虽说她今天离开学校的时候,没看到自己做的那两张试卷都考了多少分,但自我感觉还不错。
而且主要是竞争对手少。
今天自己见到的那五个知青虽说都是高中毕业,对小学老师这个岗位也志在必得。
但杨黛仔细研究过关于黄庄大队知青的记忆。
知青和队员们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界限,根本不会有过多的交流,且存在相互看不起的情况。
队员们觉得城里来的知青们就是来添乱的,啥事情也干不好,脾气还大,动不动就说不公平。
知青们觉得队员们不讲理,拧成一股绳,不待见他们。
这种相互的印象偏见,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打破的,大队小学更偏向于要自己人,而不是知青。
杨黛清楚自己在大队名声不好,但名声再不好,也是属于自己人,在同等条件下,学校会优先考虑她,而不是知青。
这般想着,杨黛又拿起课本,继续看书。
这些书她自从带回来之后,没少翻过,所以几年做试卷的时候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都得心应手,过两天还要试讲,杨黛自然要好好努力。
这边韩霖收拾好锅碗,再次准备去上工。
“等晚上我回来,咱们一起去老宅吃饭。”韩霖出门前,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心中琢磨着自己能不能攒钱,去黑市买个煤炉子。
不用天天做饭的时候点火,也能省事儿不少,偶尔家里只有杨黛自己的话,也能凑活吃点热饭。
不过如今这只是个打算,分文没有的他,别说煤炉子,连煤他都买不起。
韩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怎么能快点来钱,总不能真的就指望杨黛用库房的那些东西养着自己,他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杨黛沉心学习了一下午,一直到韩霖洗漱,才去厨房拿了红薯和几个馒头,准备回去见韩家父母。
韩霖接过杨黛手中的东西,张张嘴想说什么,但又闭上了,索性闷头走路。
另一边韩母已经准备好了饭菜,韩家人也都已经回来了。
“大嫂,二嫂。”进门的时候,杨黛正巧碰见两个嫂子抬着一桶水出门,出声打招呼。
大嫂孙巧云对韩霖和杨黛都十分不喜,看见两人进门,下意识就想翻白眼,但视线落在杨黛手中的东西后,白眼生生收了回来,不轻不重地“嗯”了一声。
二嫂黄凤霞脸上还带着点笑,“快进去吧,爹娘等着呢。”
四个人错开身,一个向外一个向里。
杨黛还能听见两个嫂子说话的声音。
孙巧云语气中还有丝满意,“老三媳妇比老三强点,至少知道分家了,回来吃饭得带上口粮。”
“夫妻俩毕竟都是高中生。”黄凤霞语气中的羡慕遮掩不住。
“读个高中有什么用,还不是一对……”孙巧云对夫妻两个都看不上,且始终记恨韩霖,语气中也充满不屑。
杨黛只当没听见身后的嘀咕,进门将东西放下去洗手。
走到堂屋之后,看着堂屋里的电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分家后,她们那个宅子里没通电。
电灯对杨黛来说是个稀罕物件,虽然一个电灯不足以让整个房间都变得亮堂堂的,但要比蜡烛方便很多,很受杨黛的喜欢。
只可惜电费很贵,韩母一直不舍得让开灯,杨黛在家里住的这几天只有睡前的时候才能过过电灯的眼瘾。
昨天匆匆忙忙搬进房子,头挨着枕头就睡了,杨黛也没想起电灯的事情,如今看见了,眼神中充满了想要。
杨黛的眼神被韩霖看个正着,原本就琢磨怎么赚钱的心思更明显了,手指也不由自主动了动。
“老三,这几天你就好好上工,等过几天你和一起上县城一趟。”饭后,韩父同韩霖说起正事儿。
“每年这个时候房管科都要检修房子,你跟着我过去混个脸熟。”
韩父话音刚落,大嫂孙巧云想要说话,但被大哥韩敬瞪了一眼,只能低头不情不愿地假装低头吃饭,嘴角还不满地撇着。
杨黛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得分明,但也只当自己没看见,心中琢磨着自己当老师试课的事情。
另一边韩母抓住杨黛的手,小声嘱咐着,“我今天和小队长打好招呼了,以后你还是干打猪草的活儿,但可不能干着干着就撂挑子。”
韩母的语气中有几分埋怨。
韩家壮劳力多,工分也多,早几年的时候,韩母就已经不上工,只管着家里的自留地,还有几只鸡鸭。
今儿上午喂好鸡鸭,心里记挂着韩霖和杨黛两人,专门去看了一趟。
韩霖那边还好,虽然干活有点马马虎虎,但人老老实实在那里。
锄地这活儿也不是韩母能干的,她就琢磨去麦地里看看杨黛,帮着杨黛拔草,多赚几个工分。
结果刚到地头正找人呢,记分员就过来说,杨黛已经走了。
看着计分表上孤零零的那行一,韩母差点追到家里对着杨黛破口大骂。
“打猪草这活儿你干过,虽说工分少,但清闲,你先干着。”韩母苦口婆心,“等明天一早我还去家里喊你们,和你们一起去上工。”
韩母打算好好监督杨黛两天,可不能一天只孤零零一个工分,还不够难看呢。
杨黛心思都在小学老师上,但事情还没落定,她不可能说出来。
“娘你放心吧,不用记挂我们。”
另一边韩父也同韩霖说完了话,时间已经不早,夫妻俩准备离开。
韩母将家里的手电筒塞到韩霖手上,“路上黑,你们拿着。”
“你放心,咱们家很快也能通电。”告别韩家父母后,韩霖打开手电筒,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方才杨黛的动作他都看得一清二楚,离开告别时看着电灯依依不舍,韩霖没忍住做了这么一个保证。
“咱们是夫妻,我相信你,不过也不用急,咱们大队通电的人一共没几家。”
电费昂贵,想要通电还要请电工过来,还要买电线买灯泡,算下来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黄庄大队除了几户好过的人家,真没几家舍得通电。
通了电的也没几户舍得用的。
但杨黛越是这么说,韩霖心里便越着急。
两人走到家,看着杨黛进门点燃蜡烛。
韩霖止住了脚步,“你先睡,我去山上一趟,不用给我留门。”
“这么晚了,就算有事情也改天再去吧。”杨黛不赞同韩霖的想法,伸出手想要将韩霖往房间里扯。
“山上野物多,趁着这会儿去山上挖个陷阱,明天一早就能看到猎物。”韩霖已经准备多打点猎物,自己和杨黛的口粮能丰富一点,剩下的还能去黑市换钱。
杨黛看韩霖意向坚决,没再劝只说:“你等等,我拿东西给你。”
“这把弓是我祖父曾经用过的,刀是我父亲专门找来的,还有这把斧子,也是上好的玄铁,你看看你用哪个。”
说完杨黛又拿出一个小瓷瓶,递给韩霖,“小心受伤,我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