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到了收卷的时间。
立在一旁的司礼部太监将卷子小心收齐,又打乱顺序糊好姓名,才呈到各位考官的案上。
卷子交上去之后,自有其他太监引着考生们到一旁的偏殿休息片刻,稍微整理一下仪态,只等接下来的帝召。
偏殿里,黎枝站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为了不在殿前失仪,考生一般在进殿之前不会吃任何东西。
而现在在偏殿,不少考生已经拿出荷包当中备着的肉干、糕点充饥。
黎枝没有什么吃东西的欲望,他不希望任何事情影响到他接下来的状态,于是只好暂且站在偏殿的一角,稍微活动一下刚才因为答卷酸麻的手臂大腿。
判卷的时间不算太短,这段时间考生是可以在偏殿自由活动的,只不过一般没有人会选择这时乱走,毕竟距离金榜题名只差这最后一步,没必要因小失大。
考官判卷的速度很快,不一会,三甲已经被选好。只剩下被挑出的极好的文章被放在了御案前,等着盛熙钦点。
盛熙略微翻着看了看,不由惊呼。
不愧是古代三年一考选出来的精英人士,这一个个卷子答的,不论内容光是字迹就已经赢了不少人了。
秉持遵照原著的盛熙,自然不出所料地挑出了那份属于黎枝的答卷,点他为状元。
试卷放在御案之上时,已经是不糊名的状态了,毕竟是天子选门生,当然可以有所偏好。
剩下的卷子排序就比较随意了,前三甲分别是黎枝、庞振杨、沈学迁。
黎枝是江南省徽州出身,今年才刚十九岁,未到及冠之年,点他为状元,一方面能看出大盛朝不乏少年英俊,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盛熙选人不拘一格。
位于榜眼的庞振杨今年已经快四十岁,考科举这么些年,得了个榜眼也算是有了个好出路。
而沈学迁的探花之位,则是盛熙有意为之。他想保下沈学迁,最好的方式只能是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以免对方上任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偶遇歹徒,一命呜呼了。
名单已定,司礼太监高声宣布着名单,被叫到的便起身谢恩。
殿试是从三甲开始叫,主要采取的顺序是倒着的,最后被点到的黎枝起身,跪在金阶之前,感谢圣恩。
不似别的考生,因名次不理想而倍感沮丧,或因为名次略高而兴奋不已,黎枝显得有些宠辱不惊,仿佛这个状元是他意料之中。
黎枝谢完恩起身,无意间抬头,却意外和盛熙对上目光。
二人交汇的目光很快移开,黎枝低下头显出一副不敢直视圣上的模样。
盛熙倒是被黎枝看的有些面红耳赤,不由得理了理衣服上不存在的褶皱。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盛熙是皇帝,但是作为清楚知道这是本小说的盛熙对上原著男主黎枝,还是感觉有些怪异。
不过没人敢挑皇帝的错,太监报完名单后,当即开始下一个流程。
一甲三元游街,这是大盛朝一直以来的传统。
于是枣红色高头大马背上的黎枝,跟着左右的仪仗队绕着京城比较繁华的街道走了一路。
原先是送状元归家,只不过黎枝并不是京城人,便只好将他送到客居的旅店里。
旅店的老板知道黎枝得了状元高兴地脸都快笑烂了,只等着将店名改成状元旅店,好大赚一笔。
这厢黎枝刚到旅店,那厢的盛熙终于松了一口气。不枉他这段时间兢兢业业,黎枝这辈子应该能够顺利入职朝廷。把黎枝放在什么部门好呢?
放在翰林院?算了算了,跟上辈子一样,万一又遇上盛铭就不好了。
可状元不入翰林放在哪里好呢?盛熙思来想去,最终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最佳的答案——放在自己身边。
盛熙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皇帝,他想干的事情,就算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干,也会有大把的人绞尽脑汁帮他干好。
将黎枝放在自己身边做个近臣,既可以时时刻刻感化黎枝,又可以减少其他人对于黎枝的骚扰,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盛熙想完,招招手把候在一旁的福平诏过来,吩咐说:
“福平,你去一趟吏部,就说朕瞧着今年的状元天资卓越,等入职翰林之后再安排到朕身边。”
福平听完眼皮子一跳,随即奉诏下去了。
解决完心腹大事,皇叔盛铭如今也远在天边,盛熙终于继续过上了他皇帝一般的生活。
皇帝的年龄还小,一般朝廷大事都是内阁的大臣们全权负责,到了盛铭这里基本上就是直接点个头的流程。这也是盛熙之所以没有办法动王玟的原因。
不过纵使皇帝现在年龄再小,想调个大臣还是不难的,这就是皇权。
从殿试挂榜到正式入职中间还夹杂着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皇帝看重今年的科举状元的风声早就传出去了。
黎枝今年才十九岁,还未及冠的年纪,也没听说他有妻氏,自然入了不少人的眼。
黎枝本人是无意于这些的,从他父母身上他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本能对于成家有排斥。不过现在的黎枝并没有意识到,他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科举结束之后,盛熙也算是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
天气转暖,四周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各地进献的奇珍异宝让原本就爱玩的盛熙玩得不亦乐乎。
再加上近日里御膳房根据盛熙的描述一直在研发新式产品,趁着日子热起来,改良版水果冰沙、雪糕让盛熙终于感受到做皇帝的快乐,毕竟天越来越早,早起也看起来没那么痛苦了。
等到黎枝真正上岗来到盛熙身边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