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蜉蝣撼大树的沈学迁面对他人诧异的眼光,可以说得上是半点不在乎。
他的状纸上写的很简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鸿嘉八年王玟还未入阁的时候,曾担任过副主考,当时将考题私自出售。
鸿嘉是盛熙他爹盛锳的年号,鸿嘉八年的时候,盛熙...还没有盛熙这个人呢。
不过当年的科举舞弊案确实牵连甚多,当时不少官员抄家地抄家,流放地流放。最可笑的是,当时涉案人员中主动站出来检举的恰好是现在的王阁老王玟。
而且当时还因为王玟主动站出来,直接得到了皇帝的重视,被称为是纯臣。
宫岩峰一看那状纸就知道事情小不了,连忙进宫汇报给皇帝去了。
宫岩峰:废话,当年那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没做官呢,这件事太大了,还是明哲保身最为重要。
而听见宫岩峰汇报的盛熙:喵喵喵?你说什么?这件事还牵扯到前朝?
作为手握原著的盛熙,他其实知道当年的案件不过是王玟落井下石。但是原著里面真相大白的时候,黎枝都已经站在权力巅峰了,怎么这一次这么早就被捅出来了?
盛熙一时间只觉得头大,但是没办法。沈学迁,这个人盛熙有印象,原著里面帮助黎枝谋反的主要参与人员。
而且,沈学迁在这次的举子当中也算是有几分名气。他是去年秋闱的第二名,待人一向谦和有礼,没想到一整就整个大的。
现如今,别说满朝文武,但凡是听到点风声的京城百姓无不明眼看见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
无奈,盛熙只能再次感叹自己的运气是真不好,只是随便指了个人来当主考官,没曾想却引出一件不小的案件。
王阁老这些年在朝廷之中钻营,别说沈学迁只是一个小举子,就算他是能够跟王玟并肩而立的朝廷大员想要朝夕之间扳倒王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盛熙想不明白为什么前途眼看一片大好的沈学迁此时非要自毁前程,但是这时已经不再是他能不能想明白的时候了,因为春闱必须要放榜了。
于是,盛熙只能先将此事按下不表。作为目前暂时没有人想要篡位的小皇帝,盛熙的手里的实权其实相当大。
但毕竟刚坐上皇位两年,盛熙又是个明明白白的“草包”,就算他知道王玟不是什么好人,一下子革了王家,也只会朝纲不稳。
在原著当中,这个沈学迁也算是黎枝走向权力巅峰的最佳助力,盛熙可不能让他这么不明不白被王家搞死在刑部,只好对外宣称此事是误会,将沈学迁置于大众视野之中,保他一命。
春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可放榜那一日,依旧人满为患。
不少学子挤在皇榜之前,只盼望榜上有名。
说到这里,终于有件事让盛熙顺心的了——没出意外,黎枝果然是会元。
春闱结束之后,紧接着四月份就是殿试。原本京城沸沸扬扬的京城舞弊案,在皇帝带头按下不表后,最终成为葛清一人的酒后胡言。
至于后来当堂状告当朝阁老的沈学迁也销声匿迹,对外只说是沈学迁被奸人蛊惑,竟脑子糊涂以为仇人是王玟。
还是王阁老大人有大量,虽然被误会,但是依旧看重沈学迁的才学,把他点为春闱第二。
满京城无不赞叹王阁老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件事也就到此结束,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殿试了。
这次殿试是盛熙登基以来第一次参与殿试,也是异世而来的盛熙第一次真正与这个时代的人才见面。
毕竟是新朝的第一次殿试,其中不少姓名盛熙看着都十分眼熟,都是之后的肱骨之才。
为了减少原先闹得极大的科举舞弊之说,殿试变成了盛熙随机出题,由众位学子答题。
当然,题目是翰林官员早先拟好的,盛熙只不过是负责宣布罢了。
当堂殿试,天子亲自出题,择选天子门生本就是一场大事。古代传承数千年的忠君思想也从这里奠基。
半天下来,学子们策论写的都差不多了,由主考官员们加以辨别,最后再交由盛熙择取一甲。
一甲三人,二甲十人,加起来十三人,无一不是佼佼者。
能从童生试一步步走到金銮殿上,天子面前,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人了。
当然,历年也不乏紧张手抖无法下笔之人,对此只能说时运不济,最后捞个三甲同进士罢了。
大殿之上,与紧张应对的考生不同,盛熙只感觉无聊至极。
他一会看看旁边燃的极慢的香,一会看看众位专心下笔的考生,最后目光在黎枝身上停留。
四月份的天已经比较热了,考生们一个个又包裹地极其严实,此刻坐在大殿里答卷,早已是满头大汗。
盛熙看着答卷的黎枝,心中只剩感慨。
怪不得能被他那个皇叔一眼看上,长得真是好看的让人移不开眼。
因为视角的原因,盛熙并不能真切地看清黎枝的五官,但是就看着那道清隽的身影,就让人不由得只想将目光投在他身上。
与周围不少年纪能做盛熙父亲的中年男人相比,黎枝就像一股清流,也就旁边的沈学迁能跟他相比一下。
不过沈学迁更多是一种读书人的书卷气,黎枝则有着一种独属于他的气质。像是文人傲骨,又像是文人风气,端的是明月清风,行的是君子之礼。
盛熙不由得感慨自己那个皇叔真是坏事做尽,把这样一位谦谦君子变成之后那个疯批。
思及此,又长舒一口气,还好还好,现在为时尚早。只要盛熙能够好好对待黎枝,相信他会继续保持这种无害的状态,然后认真治理国家。
到时候,盛熙就可以过上真正不用操心的皇帝般的日子,然后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