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赤脚医生禾工程师礼 【六零】 > 第18章 第18章 学习

第18章 第18章 学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夏夜晚风吹过知青宿舍。

林书禾坐在窗前书桌上,读信。

特意关注着,张书珍看见林书禾放下信,放在书桌的一边。

张书珍搬过自己的椅子,坐到林书禾身边,她手里拿着林书禾借她看的《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书禾,你是没有看到,黎星若看招工结果的时候,都是挑防洪堤的间隙回大队看,身上好多泥。”还好她的成分不坏,不然天天干这些重体力活,不可能受得住。本来种田和种菜已经让她和林书禾都觉得很累了,适应了好些天。

林书禾听她这么说,一脸‘终于来了’的表情,心里感叹,看来原著剧情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女主开始注意到男主了。

“他干一个月,中下贫农跟奴隶似的服徭役,挖了几千年了。黎同志还是有工分的,和他一起挑防洪堤的中下贫农,人家祖祖辈辈干了多少年,人家就该应的?黎同志这样深入学习中下贫农,以后可能比较不容易脱离群众。”

林书禾不想改变原书的剧情,可也确实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男主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是男主以前享的福,和以后回城享的人上人的福,在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也是凤毛麟角。林书禾升不起一点同情,单纯就是仇富。

苦活就该是别人做的,自觉高人一等的人,哪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样的人也是很多的。

前世,林书禾在医院,以规培医生的名头工作的时候,遇到不知道多少地主老爷,他们因资产或者社会地位,高高在上,普通医护在这些人的眼里,都不配跟他们说话,也就主任级别堪堪能入他们的眼,院长才算得上人物。轮班安排的特级护理的专业护士,不是年轻漂亮的,都要被找茬甩脸色。

都说心疼一个人是爱情的开始,张书珍的事业可是才刚刚开始。

林书禾转身从木箱子里拿出了自己让父母寄过来的小学生课本,递给张书珍,等她接过。

“书珍,我们中国的古代科技在清朝都断代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怎么也不可能是用木船和风帆,真正使用的是蒸汽机船,比西方早了一百年。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地球仪。没道理远洋航行,却没有发现太平洋左边的美洲。明朝时期的热武器世界领先的,到了满清窃国却历史倒退,闭关锁国,那些传教士掳走了中国的历史科技著作。满清鞑子目光短浅,只知道往死里压制汉人,鞑子配合列强压制劳苦人民,民不聊生,险些亡国灭种。现在我们青年人迫切的要发展新中国,”

张书珍一愣一愣地看着林书禾,话题转变的太快,张书珍觉得奇怪,但是林书禾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她都听得适应了。

林书禾说的义正辞严,还严肃的望着自己,听得张书珍都要恨起来,急切起来。

“所以,书珍你一定要好好教小学生,为新中国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把自己也培养成对革命事业有用的人。”

张书珍见林书禾指了指她手上的那一摞书,然后顺着林书禾拉起她走回另一边的书桌边,同时拿过椅子,把椅子放在书桌前,然后把张书珍按回椅子上坐下。

“黎同志身体力行,为革命事业奋斗。书珍,你的任务比防洪水还要艰巨和重要。一定要培养好祖国的花朵,伟人说过年轻时学好数理化,大了再深究人文社科,很重视教育工作的,教育是要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服务的。”

张书珍更是一头雾水,她拿出抽屉里的伟人的语录,她的书里好像没有伟人的这句话呀。

“书禾,伟人什么时候说过,我的语录书里怎么没有。”

林书禾光顾着劝张书珍输入学习,输出教学,好将来像原书一样考上大学,真没想过语录书里有没有这句话。她还没能记全呢。

“现在,这个语录书,越印越薄,伟人的智慧,这本小书里面容纳不下十之一二的呀。”

“伟人说过,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是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以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顿了顿,林书禾见张书珍跟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把伟人说的话奉为圭臬,听进心里面,心下觉得稳了,接着劝说。

“所以,书珍,你即将为新中国的自然科学做出贡献,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吧。”

张书珍听完,原本还想聊聊天的,白天在菜地里干了一天活,好不容易傍晚吃完晚饭,想聊聊天,却看见林书禾已经在另一边桌子前坐下,开始要么给她哥哥、要么给她爸爸妈妈写信,只好,开始看张书珍给她的课本。

张书珍拿起一本写着红色字体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mao 伟人思想”的数学课本,翻看起来。

另一边,刚刚看完哥哥寄来的信,准备回信的林书禾,一个头两个大。她哥哥林书榆为了套话,甚至开始拿他自己的感情生活套她的话。

回信告诉她哥林书榆,在兵团遇到一个喜欢的文工团的漂亮姐姐,赶紧抓住机会,不然错过了,等他变成配角路人的时候该哭了。她哥哥什么时候在心里面提过家里人和齐铭大哥之外的人。

至于林书禾自己,她没见过方辞礼几次,问齐铭大哥是因为有好感,毕竟方辞礼的外貌过于优秀,但是谁知道方辞礼有没有喜欢的女工、女老师之类的。实在是八字都没一撇呢。

又是在菜地里上工的上午,过了好些天,张书珍规律的上午在小学教书,下午到田地里上工,而林书禾上午上工,下午和唐荷一起去卫生室学习。

林书禾和张书珍除了休息的日子,平时都没法一起上工,除了参与集体的思想教育的时候能碰面,也就是回到知青宿舍能聊上天了。

夏天的蔬菜品种丰富多样。

林书禾和张书珍在自己知青宿舍门口的院子前的自留地里面种了生产队社员送的种子和菜苗,种出来的菜。

自留地里面种了茄子和辣椒,已经可以摘了。还种了几颗西红柿,结的果子也开始转红了,苋菜和空心菜是她们俩主要的绿叶菜。

林书禾还在院子外墙角种了几颗黄瓜和葫芦,现在黄瓜藤和葫芦藤都顺着林书禾砍来靠墙摆放的竹条爬上了院墙,结了不少黄瓜。

连院子里的地上,都被林书禾翻地种了马铃薯。

只要上工出勤了,自己下工和休息的时间,在自留地或者自家院子里种菜,集体不会管的。养鸡鸭,只要数量不多,不祸害庄稼,自家养来吃,也没人会管。

林书禾还打算跟张书珍商量着养三只鸡,分工挖草和蚯蚓来养鸡。

在乡村,自给自足,只要没有战乱天灾,没有剥削,农民自己养活自己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自古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都不能自己拥有。比如现在,每个生产队都有生产任务。公社每年按计划分配任务,合理种植。

生产队根据分配的任务,完成既定的目标,有一部分产出的农产品要无偿上交,也就是征公粮,“三提五统”。

好在现在合作社时期,装粮食的麻袋是上面的公社统一提供的,不像林书禾小时候,听说村民们自己交公粮的蛇皮袋子要么是自己缝的,要么是买的。

每个生产队,农民们自己的口粮,都是在交过公粮后才分配农民自己的口粮。

比如每年秋收之后,生产队员排队用一辆辆板车拉着一代代稻子、小麦、棉花送到公社去。全国各地的公社都收回个样的农产品,即是实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在二零零六年正式取消了。

之前,林书禾工作的摘的菜、捆好,社员们送到菜站,就是集体可以挣到的工分,按期大队再分配工分给个人。

这些农产品有些送进粮仓,有的计划市场分配。

交完公粮,再另外交到菜站和粮站的蔬菜、鱼、粮食等农产品,才是有工分凭证或者钱。

前几天,生产队里给菜站送过去的青菜和空心菜,顺着水路到市里,按需分配到各处供销社,或者一些工厂学校采购。

本地人的水性比较好,旧社会捕鱼为生的渔民,现在也参加人民公社,他们的工作是养鱼、捕鱼,跟农民一样分工分和钱、粮。

林书禾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就见过渔民们捕鱼,也见过养鸭子、养猪的社员。在现在设想未来的发展远景是,以后这些成规模,是人民公社公有的水产养殖工厂、家禽家畜养殖场,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而且人人都是工厂的主人。

林书禾后来在上海求学,家乡的土地和水河,都是被企业承包私有化经营了。还美曰其名振兴乡村。

将农民生产劳动所得,分出极小一部分给农民,以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后以救世主自居的资本家,是真的造福人民群众吗?

只要有一天,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工作,而不是供养极个别利益既得者,林书禾就甘愿一直这样工作下去。

然后,林书禾就开始了,边在菜地里工作,边记草本经的生活。

林书禾和唐荷每天下午准时到大队卫生室报道。第二天,在发现林书禾的现代医学的知识涵养之后,沈老爷子就把唐荷的西医教育全权交给了林书禾。

沈老爷子就专心交两个人的中医知识,他先是带着林书禾和唐荷讲了一个月的易经和皇帝内经,二人还没能完全消化,尤其是唐荷,她既要学沈老爷子教的中医,又要听林书禾讲的西医,急的唐荷嘴上长了两个痤疮。

好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林书禾把自己总结给张书珍的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也给了唐荷一份。另外也给了唐荷解剖、生理、生化笔记,让唐荷自己看着。

在卫生室,林书禾和唐荷主要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参与学习。

就在不久前,沈老爷子告诉两人,要带着她们两个人,一起去大别山采药,丢了本《本草经》就让林书禾和唐荷在出发前记熟,别到时候,在山上,什么草药都认不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