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穿回大秦开食肆 > 第34章 贵人席面+酱牛肉

第34章 贵人席面+酱牛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了大家伙儿,实在是……”

几位夫人和如意阿婆赶忙恭维道,“能给您老贺寿也是我们的福分……”

她过来后一看,不光是县令,县令家的三个儿子也都全部跟着上了前线,家中就剩了各房夫人和幼子幼女。

“这还真是举全国之力修渠啊,秦始皇。”李卉心中正这样想着,再看在场的各位女眷都与有荣焉的模样,又感慨了一番秦始皇的自上而下策略贯彻得这样彻底。

恭维和客套的话都说完,如意阿婆看出了李卉在大庭广众之下插不上话的窘境,便赶紧把话往正题上引:“今日李小娘子前来,是要请老太君和大夫人的示下,看生辰那日的席面可有什么喜好?若今日定了,老奴便叫后厨预备菜去。”

说着,她便给李卉使了个眼神。

李卉忙将自己提前备好的大麦米花拿出来:

“老太君,夫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不要嫌弃。”

她让阿娘提前做好了一个布兜子,兜在陶盆外头,一直抱得紧紧的,所以老太君吃到嘴里时,还是温热的。老太君吃下去后,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真是个落落大方的小女娘,来,如意,你拿给小孩子们也尝尝。”

如意阿婆退了出去。

大夫人和颜悦色地道:“这小食做得很好吃,想必其他大菜的手艺也错不了。”

说着便看了一眼老太君,见她也并未反对,便又嘱咐她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只是有一件事,最好能提前两日将席面所需食材告知我们,这样吧,到时候我再让如意婶子套了车去找你拿。”

到人府上做菜,自然要依着别人的规矩喽。

李卉回到家中,除了夜里食肆开张,其他时候都在琢磨着菜单的事儿。

老太君寿辰,自然要以老太君为尊。前几日她就着那大麦米花吃了有小两把,看来也是跟原身外大母一样的性子,爱吃个软烂的,又有些淡淡甜香味的。

“那就还是在麦子上下功夫。”李卉一锤定音,但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十月二十很快便到了。

如意阿婆果然靠谱,跟她说“虽是做暮食,但因为年纪大的人听不得日暮之类的话,故而大夫人将寿辰的时辰往前提了些,所以不耽误你食肆营业。”

李卉自然是千恩万谢,这样两不耽误,当然是最好。

因为要将石磨搬过去用,所以李卉特意让如意阿婆和她回了趟平安巷的家。

车夫赶着马车,吱吱呀呀地停在平安巷门口。

平民是没几个能用得起马车的,故而巷子里的人都围着那架马车当西洋镜看。

“方才从马车上下来的真的是阿卉?”

其他人应:“是啊,千真万确。”

于是他们便十分羡慕。纷纷在说,李家的小娘子真是能干呢,这大半年李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喽,这架马车不会是来接她搬家的吧?

等李卉将石磨搬上马车,进了车厢里,都还在听到外头的人小声议论。

李卉忙对如意阿婆说,自己确实是想着有马车方便一些,石磨搬过去真的有用。

“旁人的闲言碎语你不必理会,我们只管做自己的便好。”如意阿婆宽慰她。

李卉想,也是,自己可是一个思想先进的现代人,才不要管这些。

接下来便是忙碌又顺利的老太君生辰宴。

石磨磨好面粉,捏了个面桃儿,也就是前世生日蛋糕上的寿桃,寓意健康长寿。寿桃上的桃红色,还是她穿过来没多久时,阿娘带她去市集上买的桃子,现做的果酱。因多做了些,便一直放在地窖里。半年多过去竟还没有坏。

这次便刚好派上了用场。

寿桃做好后,她又做了菊花糕,还将剩下的菊花都一并拿给了老夫人。然后又做了几道别的菜:鱼头泡饼,鸡丝葵菜羹,柠檬无骨鸡爪,还有一碟子白菜豆腐。

当然还有把带过去的一包卤料煮了一锅卤水,里头便多是如意阿婆那日买回去的鸡蛋,还有些其他的菜蔬、肉类。

这些大菜都是提前在菜单子上写好的,所以做起来快。

小孩子们爱吃的大麦米花,也做了一小盆,她告诉如意阿婆道:

“若是凉了影响口感,可以一直在火上煨着,现在天冷,怕吃了凉的,不好。”

如意阿婆连连称赞她心细。

县令一家上下人等均很和善,李卉见做完豆腐还剩下些面筋,便又凭着自己的记忆,复刻了前世网上某美食博主的自制辣条,也做了一小盘。

只是没有那种正宗的甜辣味,但有花椒酱就够了。

秦朝的小孩子们哪里吃过后世的辣条?

虽然只有六七分的味道相似,但已经让他们大快朵颐。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到别人家去,若是能哄得老人和小孩开心,事情就好办。

于是今日李卉不仅拿到了一百钱的工钱,还得到了一些蔬菜瓜果作为赠品。

“今日多谢小娘子,小小年纪能把饭菜做得这样好吃,比我家几个媳妇都好。”

一旁的三个夫人也连连称是。

李卉哪敢接这样的话茬,连连说着“不敢当”,这才将话题岔开。

“老太君还有所不知,小娘子家也有一个哥哥,如今也在修建河渠的前线呢!”

想来是今日她和自己到家中去,见到了怀孕的阿嫂,阿娘倒是去仁和布庄那边了,没能见到,不过这也已经够她和老太君说上一阵。

果然,老太君听后又是一阵猛夸:“我家这几个儿郎孙辈去修渠,只是如今的非常之时,而军士则是国之长城,令人敬仰。”

而后又听如意阿婆跟她说起阿嫂如今怀孕,于是本来都要告辞离开,就又被叫了回去,拿了牛肉出来:“家中的耕牛病死了,就跟衙署里报了一声,宰了吃肉。”

“若不嫌弃,就拿些回去吧,只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李卉站的位置离着二夫人近些,她也来劝。

李卉用手掂量了一番,估摸着有十斤呢。

在大秦,市集上是不允许买卖耕牛的,除非是像今日这样的“病死”说辞。

所以这点牛肉,可是她就算有钱,在市集也买不到的东西。

李卉自然又深谢了一番,这才要走。

“小娘子且慢,可否将食肆的具体位置告知于我?”

还是二夫人,道是她家三郎很喜欢这个大麦米花和辣条,想要常买。

老太君便赶紧催她回家:“人家中还有个有身子的人呢,让她早些回去要紧。”

“是了,二夫人”,如意阿婆接过话茬,“地址老奴知道,一会儿便说于您。”

“阿娘,阿嫂,我回来了!”

还是那辆马车送她回来的,正碰到一家人在吃暮食。

“阿爹也回来啦?快来帮我搭把手,东西有点多,拿不过来……”

“再进来吃点吧?累一天了。”阿嫂在屋里喊。

“不了,我要去食肆那边,马车顺路送我过去,夜里回来聊,阿爹给我留个门!”

——

说完,李卉真就钻进马车,往食肆的方向去了。

不是她想“过了家门而不入”啊,这是县令家的马车,光是坐着回来就够招摇的了,她实在不想再让爹娘和阿嫂跟她一起承受同早上一般的非议。

不过这样倒也有一点好处。

那就是长宁街上的行人们都来来往往,并亲眼所见是县令家的车夫将她送回的。

于是等那马车一走,便有人齐刷刷地看过来,目光里皆是探寻与好奇。

这就是变相地替食肆做了广告嘛,今晚的生意绝对错不了。

等她一切都准备妥当——烤肉炉子里加好炭,肉切了摆好盘,再把新鲜卤好的卤菜,还有新做好的一小盆大麦米花都摆出来时,已是掌灯时分。辣条做起来太麻烦,今日时间不够,便就没做。她也将两个竹编灯笼挂在门上,一左一右地点上了灯,这下食肆门口便更惹眼也更好看了。

这两个灯笼是最近新换的,此前的经不住日晒雨淋早就换了好几波,今日因去了贵人府上,一会儿少不得有人会来问东问西,故而门面是必要的。

果然,才营业不过一刻钟,便有人来问她了:

“听闻今日小娘子去了县令家中?”

说话的是一位男性食客,语气分明带着些不怀好意,好似她去县令家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果然在任何一个时代,想要毁掉一位女性,造黄瑶是最简单的。

“是啊”,李卉答得坦荡且骄傲,“老夫人做寿,我勉力做了几道小菜。”

“果真吗?”那人还想不依不饶,却被人抢了先:

“我说你们这些破落货,瞧着个小娘子,长得好看点,便要给她泼脏水,阿卉小娘子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怎么从你口中说出来,便就这般不堪!”

有了这位女娘的仗义执言,其他的围观者自然也收起了看热闹的心思,跟着讨伐起来,那人只好像只老鼠似的,夹起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李卉只觉得声音有些耳熟,忙抬起头来,发现是临娘。

司农监一别,许久未见,甚是想念啊。而且都没以前胖了,是思念令人瘦吗?

她惊喜地出声,却见阿荇哭着从临娘身后跑过来抱住她:“卉娘,还有我呢!”

惹得李卉眼睛也红红的,客人越来越多,进进出出的,她只好将激动收了收,问道:“好久不见了,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边说便把她们往屋里请。

“当然是想你啦!”阿荇眼眶还是红红的,“今日放假,就和临娘姐姐来捧场啦!”

“哈哈,快请!快请!要吃什么?随便拿哦!”

阿荇应声而去,临娘却并没有跟着她去,而是跟着李卉干起了之前公子幸的活。

一开始李卉还让两句,说今日你们来了就让我好好地给你们烤几串肉,坐那吃就行了,可到后来,就连阿荇也过来帮端盘子了:

“我说卉姐姐,食肆里生意这样好,怎么没想着买个下人?”

终于还是被问出了这个问题。

李卉是现代人不假,但临娘和阿荇不知道啊,所以她说:

“现在才开没多久,等再稳定一些的时候,再说吧。”

她实在是不习惯使唤奴婢。

“那这样你不就得更累了吗?”阿荇到底比她还小点,心里没几点城府。

就像今日,如果不是她和临娘姐姐来,阿卉姐姐得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一晚上。

不对,她们没来帮忙的每一个晚上,阿卉姐姐都是这样的忙碌吧。

所以,还是得买个人来呀。

临娘趁李卉去食肆后头端新出锅卤菜的档口,制止了阿荇:

“食肆买人的事下次别再说了,你卉姐姐心里肯定有盘算的,说得多了,再是亲近的人都不免以为你觉得她买不起,知道了吗?”

阿荇哪里想过这些,不过临娘比她老成,所以只好点头。

但从食肆后厨回到前厅的李卉,心中想的却是别的。

是的,今晚生意似乎格外好,要真只有她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怎么从前公子幸在食肆中来帮忙时,她从没有过想要再找个小二的想法?

她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那座天平,已慢慢地把朝公子幸倾斜了。

于是,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这天,幸好有三个人共同协作,食肆十分顺利地关了门。

李卉是知道临娘和阿荇家住得有多远,一来一回肯定是不方便,于是就提出回平安巷去,阿荇可以和她睡,阿嫂现在住爹娘这边,哥嫂的小院还空着呢,临娘正好可以过去住。

临娘还有意推辞,阿荇都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好啊,好啊!正好明日也休假,我还没去过卉姐姐家呢!快走吧,我好困呐!”

于是临娘只好少数服从多数,跟在三个人的后面跳上了牛车。

她们是夜市最后一波离开的人。

当然赶牛车的车夫也把李卉当成他的老主顾了,想来应是来接她们之前,数着时辰在家中歇了盹儿,脸上毫无倦色。只是那牛快困得睡着了,车夫便瞅准牛屁股,抽了一记响亮的鞭子,牛一吃痛就往前奔,差点把瞌睡的阿荇晃醒。

如果她穿过来的时候运气稍微差点,是不是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跟面前的牛一样任人打骂的奴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