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梁君暴政,荒淫无度,民不聊生,天下群雄揭竿而起,匡扶正义,战伐四州,最终统一于楚姓,立国号“大虞”。
虞皇楚氏称帝后,大赦天下,论功行赏时封他手下第一心腹为“开国帝侯”,赐号“永安”,便是史书上那位威名赫赫的大虞战神,大名鼎鼎的帝丘李家先主,李锦安。
李锦安圣宠不衰,世人对他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洁身自好霁月清风,是个命途多舛的风雅英雄,有人道他诡诈狡猾心狠手辣,是个活该早死的尸山阎王。
李锦安确实早死,三十几岁撒手人寰,传言是在西北被人活埋的,也有说被一箭封喉。
众说纷纭,真假难辨,时至今日他已走了六年有余。
这六年间,借着民间小说曲戏的势,李锦安正以另一种方式家喻户晓——据说他容貌十分俊美,八岁不到便有红娘提亲。
据说他三姓家奴,得意时与人定亲,落魄时做了赘婿,但死不承认,被小舅子揍了。
据说他心狠手辣,魅上欺下不择手段,得位不正?
现如今天下太平,当今圣上是明君,轻税赋、通商道,短短十几年间便造出一番盛饶景象。
而此时此刻,上京城重阳街头的茶馆内刚刚结束一场评书,大家伙儿正争论地厉害。
好语恶言皆出百姓之口,大江东去,只剩后世评说。
……
“李锦安这人,不忠不义,暴虐嗜杀,阴晴不定!”
“手上沾多了血就没人性了,抛妻弃子,丧尽天良!”
这两年,越来越多战神的崇拜者看清了李锦安的“真面目”,不再像从前那般无脑吹捧,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反黑。
“圣上封他‘帝侯’,位列百官之首,他却连妻儿都护不住,前脚刚死后脚就叫人端了老家。”
“都怪他活着的时候不行善事,得罪人太多!圣上有心回护都来不及,还被累了名声。”
“你们瞧瞧李家现在那个样儿,那可是帝丘李家,七八百年的大世家,曾经的第一世家!”
听客们满腔怨愤,你一言我一语地撒火,久久不能停歇。直到恶话骂尽了无话可说,有人才顺势挑起另一个话头:
“哎,他妻林氏不是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二儿子没了!”
“可我记得他家大儿子还挺出息,那年头京城世家子弟里数他风头盛,叫……李承兴?”
“字清乐,他自己取的,这位爷近几年在江湖上风头不减,传的都是李清乐的名号,谁还记得他本名。”
“那说起来,这个李清乐在他帝丘老家窝了也有六年了,怎么说的,真不回来了啊?”
“回来什么啊,与公主婚约都退了,爹妈双死,弟弟也没留住,京城是他的伤心地……”
众人呵笑几声。
有人慢声嗟叹:“这李家大儿子虽出身名门,年少成名,却也是真惨,十几岁遭那种罪。”
“李家家底厚,败了也有享不尽的富贵,你愁个什?”
“我是感慨。”
气氛低沉几分。
在座的但凡在上京城里多待过几年的,都对口中这位李大公子年少时意气风发的音容有些印象。也清楚的记得,李清乐为父母扶棺,离开上京时的场景。
……
天色渐晚,空气里掺着风雨欲来的气息,茶客们陆续收拾东西回家,室内很快安静了下来。
茶馆二楼靠窗位子的玉桂屏风后的雅座间内,有个头戴红纱玉带长帷帽,身穿“承皇阁”银丝仙鹤官服,气质卓然的男人正将一张信纸放到火上烧掉。
橙黄火光中,隐约能见行间的“李清乐”三个字。
男人的随从推开窗子,将送信来的信鸽放飞了,然后转身走回男人身边,为男人续了一杯热茶,道:“大人,可是宸王西巡归京一事?要不要通知……”
男人轻挥挥手打断随从的话。沉默良久,窗外已下起了淋淋雨,男人轻叹口气,说:“富殷的刘伯辛前日自杀了。”
随从一愣。
男人揉揉太阳穴,闭上眼,接着说:“我估摸着,咱们家承兴大宝贝可能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