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士兵道:“那天赵刺史好像来到了城墙上,但那天值班的不是我们。我们去把那天值班的士兵找来。”
“好。”
过了一会,有十几名士兵过来了,对云水谣行礼道:“刺史大人。”
云水谣问道:“五月十号那天,也就是赵刺史失踪当日,你们在城墙上见过他吗?”
其中一个士兵答道:“见过,当时是中午时分,赵刺史上了城墙之后,跟我们说,城里有一些百姓在寻衅滋事,让我们过去维持一下治安。我们本想派几个人过去,剩下的继续守着,但赵刺史让我们全都去。
等我们维持治安回来,赵刺史就不见了,只有他平时使用的一对铁爪掉在这里。”
“铁爪?是什么样的?”
“是一件铁做的兵器,外形像猛兽的爪子,大约有成年人的两个手掌那么大。”
吕长史补充道:“那对铁爪现在藏在衙门那里,没带过来。等大人回去之后,可以看看。”
云水谣点头,继续问那些士兵:“赵刺史过来时,可有说什么话,或提起过什么人?”
士兵道:“除了让我们去城里维持治安,没说什么。不过,当时他好像有些紧张。”
“紧张?”
“没错。”
“当时此处还有其他陌生人在场吗?”
“应该没有。”
这些士兵什么也没看到,赵刺史究竟是如何失踪的,实在令人费解。
云水谣又来来回回地在城墙上走,发现墙壁上有一些兵器的痕迹。其中一部分痕迹,像是猛兽的爪子抓出来的。
云水谣指着爪痕问道:“这种抓痕赵刺史的铁爪造成的吗?”
吕长史道:“是的,当时我们也发现了这些痕迹,拿赵刺史的铁爪去比对了,确实对得上这些痕迹。”
“这么说,当日赵刺史跟人发生了打斗?”
“应该是的。”
“赵刺史的功夫如何?”
“他是行伍出身,从士兵做到将军,全靠自己打出来的。武功虽不算上乘,但实战经验丰富,耐力、定力、判断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云水谣道:“他失踪这么久了,都没发现他的尸体,我猜他应该是被人掳走了。但谁能掳走他?那个人的战斗力必须在赵刺史之上,而且他必须等赵刺史落单了再动手。
赵刺史身为三品大员,平时身边肯定少不了侍从。对方就算功夫再高,也难以从侍卫的重重保护下掳走赵刺史。所以,他应该一直在跟踪赵刺史。”
吕长史道:“云大人言之有理。只是,赵刺史的警觉性也很高,有谁能一直跟踪他而不被发现?”
云水谣道:“我们都没习过武,不如问问有经验的人吧。”
接着,云水谣叫来几名暗卫,问道:“有没有办法一直跟踪一个人而不被发现?”
暗卫道:“只要武功、轻功较高,且知道如何隐蔽自己,不难做到。”
“哪怕是跟踪刺史这种大官也行吗?”
“那会难一些,长官的行踪一般人也不知道。就算成功跟踪,但自己总要吃饭、睡觉,等到回来时,说不定这个官员又到别处去了。除非跟踪者能一直不眠不休,或者是有几个人轮流跟踪。”
云水谣想了想,道:“如果对方铁了心要掳走赵刺史,可能会找几个帮手,轮番跟踪不是难事。只是,不知道想对付赵刺史的是什么人。”
吕长史道:“这段时间,我们也分析过,觉得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瀚海国想让赵刺史死,因为赵刺史一心收服失地,且已经成功收服了梅花县。如果不除去赵刺史,瀚海国的边境城池都岌岌可危。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瀚海国为何不直接杀了赵刺史,而是要掳走他?
如果赵刺史已经被杀死,这里肯定得有血迹才是,但是没有。”
云水谣道:“也许,瀚海国是想从赵刺史口中得知大夏的一些机密,所以没有杀他。”
吕长史道:“存在这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就是士兵报复。赵刺史在一个月内攻下梅花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仅他自己受伤,还填进去数千士兵的命。活下来的士兵,对赵刺史也是颇多怨言。”
这时,旁边的士兵赶紧解释道:“大人,我们没这个胆子啊!虽然我们私底下会对赵刺史有所不满,但也只是说说而已。我们既没胆子,也没能力对赵刺史下手。”
吕长史道:“你们不用紧张,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也没有指名道姓说你们几个。以赵刺史的身手,就算你们一起上,也不是他对手。而且,如果你们真的跟他交过手,身上肯定有铁爪的伤痕。但当天我们就查看了你们的身体,并没有这样的伤痕。”
几名士兵放下心来,道:“大人不怀疑我们,我们就放心了。”
云水谣道:“士兵下手的可能性不大。至少要四五十名士兵一起动手,才有可能擒住赵刺史,但这么多人根本没法一拥而上,那赵刺史就方便各个击破了。而且,士兵们就算真的抓了赵刺史,能藏在哪里?
当时是大白天,人来人往的,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没人发现。”
柳依依道:“会不会是某个武功跟赵刺史差不多的士兵,自己一个人擒住了赵刺史,并把他藏在一个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云水谣道:“这不太可能。如果有个士兵武功跟赵刺史相近,那绝不可能是个普通的士兵,也绝不可能无人认识,早就升上来了。而且,他擒走赵刺史的目的何在?若是求财,他却没有送勒索信来。若是厌恶赵刺史,目的就是杀人,那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抛尸。
直到如今,我们还没发现赵刺史的尸体,可见他大概率还没杀人。若是他的目的就是一直关着赵刺史,让朝廷派新刺史过来,那以后要怎么办?他要养着赵刺史一辈子吗?”
云水谣提出的疑问,让众官吏都难以解答。
云水谣接着对吕长史道:“吕长史,你刚才说分析出了好几种可能,还有没有别的?”
吕长史道:“这第三种可能,就是那位已故刺史的鬼魂报复。云大人也听说过,数年前,有个刺史被贬官流放,死在流放路上,临死之前说,无论谁继任幽州刺史之位,都不会有好下场。虽然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赵刺史失踪得不明不白,前两任刺史又一直没有找到,有许多人都相信这个诅咒。”
云水谣道:“这可以说是绝无可能。第四任董刺史失踪的时候,关于鬼魂诅咒一说也甚嚣尘上,但最终证明董刺史的失踪是人为,他早已死在了天女会首领的手上。我想,前三任刺史的情况也类似。
有人听到这个传闻,便利用这个传闻掳走刺史,别人也只会怀疑到鬼神头上,真正的凶手就能隐藏自己了。”
吕刺史道:“是。还有第四种可能,就是跟赵刺史打斗之人,说了什么话,让董刺史心甘情愿跟着他走,并且一直没回来。”
云水谣受到了启发,道:“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城墙上有兵器的痕迹,但没有血迹,说明对方跟赵刺史的武功应该不相上下,没有能力伤到赵刺史。他很有可能跟赵刺史说了什么,让赵刺史跟着他离开。
只是,对方到底是什么人呢?他到底说什么话,才能让赵刺史直接跟他走,连个音讯也没有?”
吕长史道:“这就难猜了,这几个月来,我们也没什么头绪。”
柳依依道:“赵刺史既然武功很高,会不会是对方跟他说,要带他去找一个武学名家学更高深的武艺,但学不成不许回来,也不许告诉别人,所以赵刺史就跟着走了?”
吕长史道:“其他武夫也许会被这个理由吸引,但赵刺史绝无可能。不是我在背后议论他,据我观察,赵刺史把功名利禄看得非常重要,绝不可能擅离职守。他当了十几年的五品将军,一直很想升官。
好不容易等到幽州刺史之位空缺,朝廷想起他来,让他补了缺。如果不是极为特殊的理由,他不可能直接离开。毕竟,长官无故离开任职地达到一定的时间,就作为去职处理。
像去找武学名家学武这种理由,根本没法诱.惑他。他上任刺史之后,之所以急着把梅花县打下来,不惜牺牲许多将士的性命,也是急于立功,想坐稳这个位置。实际上朝廷对于边境的镇守非常重视,暂时还没有收复失地的命令。
万一跟瀚海国的矛盾扩大,很容易威胁到幽州百姓的身家性命,所以朝廷慎之又慎。”
柳依依道:“会不会是赵刺史的家人在对方手上,所以赵刺史不得不跟他走?”
吕长史道:“我们也派人去京城打听过了,赵刺史的家人都在家里,很安全。”
柳依依道:“那我就不知道还有什么话能让他直接离开了。”
吕长史:“实际上这个可能也只是猜测,未必就是真的。”
云水谣趁着她们说话的功夫,又看了看城墙上的痕迹。除了铁爪的抓痕外,还有一种痕迹也有好几处,但云水谣不认得这个痕迹是什么兵器造成的。
这是一种半圆弧形的痕迹,但并不是一个连续的圆弧,而是由许多弯弯的线段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