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生死符 > 第40章 春田花花

第40章 春田花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何乐在陈端生出生那一刻——不,对于陈端生这样一个史上留名的人来说,何乐甚至可以知晓她的一世。这个孩子在四五岁大的时候,就会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随母上京。要到近二十岁,才会再次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回到杭州。

所以何乐很珍惜眼下这段在西湖边与朋友一起,无忧无虑的日子。

暮光渐薄,月上柳梢头。今天是初七,半圆的白月像是在笑。

陈端生走在石阶上,心中愉快,忍不住蹦跳起来,一双小脚跟着后面的汪嬢嬢忙叫她慢点。何乐突然想到陈端生很快就要遭受缠足之苦,心里有点难受。

陈端生最爱听故事,母亲汪氏会给她讲各种西南风物,因而她对彩云之南的国度充满了向往。汪嬢嬢也会讲一些,不过多数是较为传统的故事。而晓荷姐姐给她讲的故事,都是十分奇特、闻所未闻的。

虽然陈端生知道纸做的孔明灯可以飞,但听得人可以坐在用纸做出巨大的气球飞上天空这样的事,还是无法相信。于是何乐给她用鸡蛋演示了“艾火令鸡子飞”的古书记载。

看着引燃的艾草被何乐小心地塞进开了小窍的鸡蛋壳,没多久蛋壳真的飘起来了。

“你想,此时若是放一只蝼蚁上去,不就跟着鸡子一起飞起来了吗?”何乐笑道, “倘若这是大上千倍的鸡子,我们人便也能乘坐。”

“真的……”陈端生盯着离地三四尺悬在空中的蛋壳,看得入迷。

“……总有一天,人能做出在天上飞的大气球。记住噢,那不叫孔明灯,要叫热——气——球——”何乐一字一顿地告诉陈端生。

“嗯!记住了。热气球下面挂着大篮子,人坐在里面,就能飞上天空了。”陈端生此时的思想,随着幻想的翅膀,飞上了云霄。

何乐看着望着天空出神的陈端生,心中不由得感叹。虽然在陈端生中年时,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就飞上了天空,但那时,在地球另一端的陈端生却陷入了丈夫被流放后的苦难日子。

一切都像一场梦。

一个春末夏初的午后,何乐躺在野花摇曳的草地上给端生讲故事。

“马尔代夫,是一个坐落于印度洋的世外桃源。印度洋,是一片大海,它在天竺再往南的地方,而天竺则是比西南再南的地方。那里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

汪嬢嬢和王芹湘二人则在不远的石凳上并排坐着闲话家常。

“你如今的年纪,要是在我讲的故事里,就正好可以去上春田花花幼稚园。”何乐笑着说。

“春田花花幼稚园?”陈端生好奇地问。

“好吧,就像——京师的育婴堂?”何乐想了想,“呃,也不太对……”

“我又不是孤儿。”陈端生听了撅起小嘴,似乎有点生气。

“我讲得不对,确实不一样。”何乐认真地解释,“在我讲的故事里啊,那里面的大人们无论男女,都要去外面工作,所以白天没有人在家照顾幼儿。”

“女人也去外面工作……?”陈端生听不明白,“都能做什么呢?像干娘这样为人接生吗?那也不需要那么多接生婆吧?”

“这个嘛,以后再跟你讲。在我的故事里,男人能做的工作,女人就能做。”

“啊……”

“这时幼儿们就会被送去像是育婴堂一样的地方,它就叫幼儿园。有些地方叫幼稚园,总之都一样,就是有专门的老师照顾许多幼儿的地方。满三岁,就是上小班,你现在快五岁,就在上中班,之后便是大班。”

“……幼儿园……”陈端生这时眼睛突然亮了,“有许多幼儿!那,我不就有很多玩伴了?”

陈端生一直盼望有同龄人能陪伴左右。晓荷姐姐再怎么说也大了七岁有余,神态举止都像是大人。

每每听着晓荷姐姐讲着各种令人惊异的故事,她都心往神驰。

不过晓荷姐姐也会讲些不是故事的事,比如前些年,她与父亲一起在大井巷李家破案的事。

这个年纪的陈端生听罢破案过程,只记住了那些诸如发现蚂蚁钻过门闩上的小洞、苔花下的新痕、还有竹子几个时辰便能拔高许多的有趣细节。

好在她还太小,对于手足相残这些还不太理解。何乐替陈端生庆幸,因为她将来能有一个知心的好妹妹。

当年初冬,陈端生的祖父升作顺天府尹,举家入京陪侍。

出发前一夜,年幼的陈端生拉着何乐的手,依依不舍。

何乐早已知道此时的分别,她只拿出一张对半折的、小小的金花粉蜡笺。陈端生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是个地址。

“待你到了京城,有空可以给我写信。”何乐看着陈端生的泪眼道,“我也会给你写的。但运送费用不低,我只能找步差,可能要很久才能送到,你要有耐心。”

“嗯。”陈端生拿起帕子擦泪。

“若是心中寂寞,就写故事吧。我给你讲了这许多故事,你也可以写你想讲的故事。”

“好。”陈端生小心地将那张留了地址的金花粉蜡笺对折回去,放入怀中。

自此,这对亲如姐妹的年轻女孩含泪挥别。

陈端生或许不知道,于心理年龄已经三十多岁的何乐而言,这几乎是一段忘年之交。

之后数年,两人书信来往从未间断。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秋初的一天,何乐收到了来自棉花胡同陈端生的信。

打开一看,果然是报喜之信。

这一年,陈端生又有了个妹妹,而且就是生母汪氏一母所生。此时说“又”,是因为之前陈端生父亲侧室所出的一位妹妹,尚未走路便早夭了。由于之前的惨痛经历,此次信中陈端生的措辞能看出惊喜中也留着一点担忧。

何乐在之前得知汪氏有孕时,便在信中将一些产后注意事项都告诉了陈端生。说是习自姑母王芹湘的多年经验,但其实也加了许多她前世的产科经验。

她真希望这一世也能让产妇们也能接受定期的产检啊。然而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即使在她的前一世,医学已经发展成熟的现代,也依然有许多产妇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接受产检,之后在生产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乾隆三十年乙酉。

一日傍晚,前些年已移居至虎坊桥的陈端生本在吃饭,突然听说收到了晓荷姐姐惯例的来信。之前还说没什么胃口的她立刻吃得快了许多。

吃罢,陈端生激动地快步回屋展信。

「敬启者春田吾妹,

展纸提笔,万语千言,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自汝离乡赴京以来,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七载。」

此后何乐简述了些近日趣闻,比如今年夜间西湖上有十分独特的元宵花灯游船,有传闻说是万岁爷又微服私访了;又比如大井巷中开了些新店,其中还有专卖舶来品的西洋古董店;再比如她与哥哥乘船出游江宁,居然在江宁码头遇到一位叫钱塘的秀才,还刚巧与哥哥同岁。等等。

「去年秋冬的磨勘和复试都还顺利。因此今年听从私塾孔先生安排,二月中,吾会来京赴考。三场考试后,若有余暇,便可一起叙旧。」

啊!晓荷姐姐……不,她化名的“王华君”早已过了乡试,如今是举人。她下个月就要来京参加春闱了!陈端生见字大喜,她真想邀请晓荷姐姐来家里同住,但看样子人家行程都安排好了,她也不便唐突提出。

自那天起,陈端生就眼巴巴地数着日子,盼着八月赶快到来。

一如小时,也是最盼望八月,但那时是盼着八月十八的热闹庆典。

如今,只盼与君相见。

*

上一世,何乐是姐姐。虽然据妈妈说,只比弟弟大一分钟,却让何乐一直觉得自己理应就要更有担当些。

这一世,一出生就被年长八岁的哥哥百般呵护,何乐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当妹妹的快乐。

自从入了私塾读书以来,哥哥王燧仑从没摆过长兄架子,有什么不懂的,他就直接请妹妹解答。王燧仑深知自己天资愚钝,也没有太执着于功名,但无奈父亲一心盼着自己能从科举之路中为家族破出一线光来,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

结果小妹妹男扮女装与他一同入读之后,竟然一路顺风顺水就到了乡试。要知道,王燧仑如今虚岁已近三十,却依然是个童生。

不过王燧仑有个大优点,那便是性格敦厚。小妹11岁那年中了秀才之后,他也是打心底替妹妹开心。话说王正裘愿意让女儿继续读书,一来也是看女儿读书意志坚定,二来,受免丁粮等专享的优待,对家里的经济有着实实在在的改善。

这次何乐进京赴考,哥哥王燧仑便跟父亲提出,不如就让他陪着晓荷去。王正裘立即同意了。原本他就觉得女儿应该放弃会试,毕竟,这路途遥远,还又要与那些男人们在考场里共处三日,万一露出马脚……想想都太危险了。

但现在假如有儿子一路陪同,女儿这么多年如此机敏,上次的乡试也都蒙混过了,似乎这次也是可以试试的。自此,王正裘不再纠结。

于是乾隆三十年乙酉,这年早春,刚刚过完21岁生日的何乐便在哥哥陪同下赴京赶考。临行前,或许是天寒地冻,交通延滞,她没能等到陈端生的回信就出发了。不过临行前她给陈端生又寄了一封信,与她先约了个见面的时间地点。

在信中何乐写道,即便考试发生什么变动,自己不能按时赴约,也会让同行的长兄前去与陈端生碰个面,带些家乡伴手给她。

理论上,这封信的脚程,应该比她和哥哥抵京的时间要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