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烽砚 > 第27章 夏戏灯影薄

第27章 夏戏灯影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暑后的傍晚,蝉鸣如丝弦绕着戏园飞檐流转,被夕阳镀上一层金箔。沈砚之替林青蘅系好腰间玉笛穗子时,指尖拂过他腰侧箭伤处——隔着薄如蝉翼的夏布,仍能触到那道疤痕蜿蜒的轮廓,与砚台暗格里"蘅"字的尾勾严丝合缝。林青蘅垂眸,看见沈砚之袖口滑落的红丝线尾端,系着枚柳叶形银扣,扣上"暖"字的凹槽里嵌着细碎银箔,在暮色中闪烁如星,像极了砚池荷芽托着的、破晓时分最易消散的那滴晨露。两人走过蔷薇墙下时,穿堂风掀起沈砚之的银发,耳后那颗浅痣在光影里忽明忽暗,恰好补上了林青蘅昨夜画戏本时,宣纸上因咳血而凝住的那点墨珠。

戏园门口的糖画摊前,青石板被糖稀的甜香浸得发软。沈砚之要了支水袖舞娘,老师傅舀起的糖稀在石板上流淌成银线,袖摆翻卷的弧度与砚台边缘的蔷薇刻纹分毫不差。林青蘅接过糖画时,指腹触到糖层下极浅的刻痕——三短一长的笛调,正是沈砚之常吹的《折柳》,而糖袖末端的流苏结,形状与他束发冠上那朵早年熔掉的银蔷薇别无二致。"去年你看《游园》时咳血,帕子上的血点溅在砚台边,"沈砚之轻轻掰下糖袖的流苏,放进林青蘅掌心,"我便想着把砚纹熬进糖里,这样甜味就能盖住墨涩了。"糖粒融化时,林青蘅看见他虎口处那道淡疤,疤痕走势与糖画水袖的纹路完美重合,原是七年前替自己拾落砚时被墨石棱角划的。

卖茶点的婆子挎着竹篮走来,青瓷碟里摆着新制的杏仁糕,糕体上撒着细碎的银箔,在夕照下闪着微光。沈砚之夹起一块递过去,林青蘅咬下时,尝到龙脑香的清冽中混着一丝极淡的咸——那是沈砚之当年替他挡箭时渗出的汗,被他悄悄收集了晒干磨成粉。糕底垫着的油纸印着《牡丹亭》的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的字旁渗着淡淡的红晕,像极了三日前自己咳在宣纸上、被墨色晕染开的血点。沈砚之付账时,腰间铜钱串上挂着的银饰轻轻晃荡,那是用护心镜残片熔成的小鱼,鱼眼处嵌着的细珠与砚台裂缝里荷芽尖端的露珠同形,而银鱼腹下刻着极小的"砚蘅"二字,需得凑到眼前才能看清。

戏园天井的竹竿上晾着戏服,水袖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林青蘅走过时,目光被一件月白褶子吸引——衣摆处用银线绣着流云纹,某朵云的褶皱里巧妙地嵌着半枚护心镜的图案,镜缘的缺角与沈砚之束发冠上那道陈年残痕严丝合缝。沈砚之替他拂去肩头落着的蔷薇花瓣时,袖口不经意褪下寸许,露出腕间那道旧疤,疤痕的走势恰好补上了银线云纹的断处,宛如砚台刻纹被岁月磨平的边角。戏班班主抱着一摞戏本走过,纸页间飘下张泛黄的曲谱,林青蘅拾起,见谱子某段工尺谱旁用朱笔写着"弦音入墨",字迹边缘沁着淡淡的血色,原是沈砚之研墨时偷偷掺进去的血珠。

大幕拉开时,台上的旦角甩出水袖,袖底用秘药写的细字在灯光下渐渐显影。林青蘅凝目细看,见那是"以血为墨,以情为弦"八字,笔画间的淡红在戏台上流转的光影里忽明忽暗。沈砚之的指尖轻轻叩着膝盖,敲出的节奏与砚台暗格里瓜籽碰撞的声响一致,而他叩击时指节泛白的模样,恰与七年前在雁门地窖里,用断刀刻"砚蘅"二字时的力道相同。中场休息时,沈砚之去买酸梅汤,林青蘅独坐看台上的道具,发现那柄柳琴的琴码位置,恰好对应着自己后腰箭伤的疤痕,而琴弦的颤动向,与砚池荷芽托着露珠的弧度别无二致。

后半场演到《梁祝》化蝶时,戏台上忽然撒下银粉,如流萤般纷纷扬扬。林青蘅看见银粉飘落的轨迹,在空中组成了砚底暗格里用银箔嵌出的北斗星图,而沈砚之忽然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划过他掌心的旧疤——那是七年前中箭时留下的,疤痕的走向竟与银粉组成的星图尾勺完美重合。蝶翅上用磷粉写的"砚暖"二字在灯影里明灭,笔画间的胶质泛着珍珠光泽,是混合了两人血与蜜的糖霜,像极了那年地窖里,半块硬饼心藏着的、用体温焐软的糖。

散场时路过卖脸谱的摊子,沈砚之在琳琅满目的脸谱中挑了副并蒂莲纹样的,莲心处嵌着粒极小的银珠。林青蘅接过脸谱,发现背面用极细的针尖刻着"戏纹藏砚"四字,笔画间沁着的汁液在灯笼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正是沈砚之每次研墨时,指尖不小心蹭在宣纸上、被时光酿成的血墨。脸谱的系带是用林青蘅断笛上的穗子改的红线,线结处的银扣刻着"蘅"字,与沈砚之发间那支银簪的湘妃竹节纹路遥遥呼应,竹节缝隙里还卡着半片干荷瓣,颜色恰似林青蘅去年咳在宣纸上的暖红。

归途中经过石桥,林青蘅看见水面映着戏园灯笼的光影,灯影随波晃动时,竟在河面上组成了砚台的形状。沈砚之从袖中取出一粒用护心镜磨成的银箔,箔片上刻着《惊鸿》戏文里的弦纹。银箔落入水中的刹那,荡开的涟漪恰好补上了砚底"蘅"字的尾勾,而林青蘅转头看向沈砚之,发现他发间银簪的竹节缝里,卡着半粒用糖霜精心复刻的荷籽,籽壳上的纹路与自己后腰那道箭伤的疤痕严丝合缝,糖霜在月光下泛着暖红,像极了砚池深处永远悬着的星屑。

回到茶棚时,夜露已重。林青蘅在砚台裂缝里发现一片被夜露打湿的戏单碎片,碎片上用针尖刻着:"戏音藏砚语,灯影映旧痕",笔画间的淡红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像极了沈砚之替他研墨时,偷偷滴入墨汁的血珠。恰在此时,砚池里的荷芽忽然轻轻一颤,一颗露珠坠落在墨汁里,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折成了戏台上化蝶的形状。不远处的藤蔓上,新抽出的卷须正沿着砚台刻纹蜿蜒攀爬,卷须尖端凝着的露珠里,清晰地映着戏园灯影与发间银簪交叠的温柔模样,每一道光影里都藏着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在夏夜的微风和墨香里,慢慢酿成伏笔深处的温暖。

当第一颗星子在天际亮起时,沈砚之忽然抱起林青蘅,走向砚台旁的青石。玉笛红线与刀鞘红绳在夜风中悄然相缠,线结处的蔷薇扣轻轻蹭过砚台内侧的"砚暖"二字,竟擦出几点细碎的火星。林青蘅低头,看见沈砚之眼中映着戏园未灭的灯影,灯影里浮动着银粉般的细碎光芒,恰似砚池墨汁里永远漂浮的银箔。而砚台裂缝里新抽出的嫩芽,正沿着"以血为墨"的刻纹生长,每圈年轮都重复着当年包扎伤口时,指腹在皮肤上划过的温柔轨迹,将戏台上的弦音、灯影里的暖光,连同那些深埋在时光里的伏笔,都酿成了砚底最温润的诗行,在每个晨昏,诉说着比岁月更长久的痴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