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当李萌回想起自己穿越到晟朝的一切 > 第21章 桂枝香

第21章 桂枝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章桂枝香

还别说,这人还真就被明惜月找到了。

历城入了夏,又到了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明惜月恨不得立刻找到人逃去西北。

小萍也很认真地帮忙找护卫,但是一连面试了几天都不甚满意。

开始时听说明宅的韩少爷出手阔绰,不少人前来应征,但是要么模样不够周正、或拳脚不利索,亦或是年纪太大让明惜月害怕万一遇上危险还得自己照顾他。

也有本地有家业的,一听说要出远门,可能还去西北那么远,便起身告辞了。

或者是品行不端的,比如一进门就打听家里小姐漂不漂亮的,直接被小萍轰了出去……

于是明惜月十分受挫,仰天直呼:没想到如今这个时代最缺的竟然也是人才……

直到一日,来了个关中汉子,叫常和的。

那日天气十分炎热,常和进明宅前似专门洗了脸收拾了一翻,看着人很清爽。

明惜月一眼见这身材魁梧、沉默寡言的汉子就很有眼缘,但是奈何最近总是失望,于是面试时直接了当告诉对方:

她意图找个踏实勤快话不多、善拳脚功夫的护卫;

由于自己是寄居历城,所以来日可能要护卫陪同去四处游荡;

若阁下不满足她的条件、或是不愿远途出行、再或有什么其他的顾虑的话,便可不用再浪费彼此时间……

本想速战速决,但这汉子竟也十分老实地一一做出了答复:

他表示自己本是外乡人、无家无业,所以不介意护送主家出行;

因曾在军营里训练过几年,他尚不知道少爷对护卫武功的要求是什么,但是对付一般的毛贼悍匪自是不在话下;

以及自己初到历城打拼、暂无地方久住,若是少爷大方、能给其一个栖身之所,也可以帮忙做些洒扫的活计。

明惜月对此人甚是满意,但是仍学着前世HR的样子,带上职业假笑询问了对方的期待薪资、问了临时住址,让他回去后等答复。

于是和小萍商议后,她们把常和带入了明宅,说先留下观察几天当做试用期。

结果常护卫在试用期的表现竟也极好,明家的两个老仆很满意他的勤恳、任劳任怨,小萍很满意他为人本分、只在后院待着从不染指内宅,甚至还每天主动护送韩少爷上下学……

一日,送韩少爷下学时,明惜月主动问起他的过往,遂得知常护卫出身关中,家中尚一寡母在家乡受族人照料。

常和还说,他少时应征去了陇西作兵卒,前阵子所在军被撤编,这才退了伍、跑来东边讨生活。

于是明惜月好奇地问他:

“此地与西北相隔万里,你为何不留在关中或者去中原,跑来齐州做什么?”

此言听罢,常和平静地回复她:“少爷有所不知,小人曾有个同营的战友家住历城附近,他在战场上丢了命,我此番来此也是为了帮他照看照看孤儿寡妇……”

明惜月听后有些难过,念叨了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接着转过头安慰道:

“老常节哀,节哀啊.....”

最终,历城明宅诸人一致同意将常和留下,丰厚薪资自然由韩少爷来出。

明惜月院中的桂花第一次开放之时,适逢她的十七岁生辰。

明惜月闻着满园甜甜的香味,直说这味道好喝极了。

小萍以为听错了,忙问:“小姐,这花香何谈好喝?”

明惜月只笑笑,又闻了闻说道:“难道忘了以前夏日常饮的冰镇梅子水?里面放了桂花,喝起来整个喉咙都是香味。”

“所以闻到这花香,自然联想起梅子水的味道,便也觉得好喝起来。”

小萍听后觉着有趣,但一时竟不记得自家小姐在汴京时何时喝过什么梅子水,还是冰镇的?

她只记得有一年为着明惜月怕热,靖王爷带来的那一屋子冰块……

于是小萍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她怕提起前尘往事惹得自家小姐不快。

不过又想到,这还是时隔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听小姐主动提起汴京城呢。

每年明惜月生辰,明长弦都会有家书到,而这年一并寄来的还有一方锦盒。

小萍猜是大少爷给小姐的寿礼,便也闹着要看。

明惜月打开后,发现里面放着一把精致的折扇,扇柄上镶着峨眉月形状的玉石,许是特殊木材制作的扇子放在手上十分轻便。

等她打开扇,见扇面绘了竹子,并无题诗或名章。

明惜月心下了然,笑说:“是把无题扇呢,是指望‘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待小萍去置办出行用的东西时,明惜月沉下脸来,心说这扇子只怕并非出自她兄长之手。

可这文人扇一看便知是男子所用之物,莫非靖王爷知道她如今常以男装示人?

而明惜月拿着扇子把玩时复又想到,此去西北,会见到王爷吗?

收到通知要去兰州探亲后,常和很负责地置办了车辆马匹,还劝企图花大价钱购入名驹的韩少爷不必如此破费,解释说长途跋涉牲畜难免疲累,不如沿途在驿站换马。

听后,明惜月觉得很是有理,还庆幸了一番自己慧眼识珠、找了一位好的向导。

常和还请小萍帮忙备了水和干粮,没想到出发那日她竟还带上了精致点心、茶叶和历城的几坛泉水。

韩少爷还真是个讲究人,常和不住地想。

西北路途遥遥,本来明惜月担心小萍晕船未安排走水路,只让常和驾车一行三人轻装简行。

本以为很快便能到金城,没想到路上小萍晕车竟也十分严重,于是明惜月临时决定不着急赶路,反而走走停停沿途欣赏美景。

一路西行,跨过黄河、绕过太行,路过开封城时却并未停留。

明惜月有些遗憾,便面朝东京城的方向行了一礼,权当向明家的父母请安了。

常和是个粗粝的汉子,出行前本以为少爷养尊处优路上受不得苦,没想到倒是同行的小萍姑娘先在洛阳病倒了。

于是明惜月决定在洛阳城休养几天,让小萍安心留在客店休息,而她由常和护卫着去龙门山看了石窟。

前世她曾去过龙门石窟,今世伊河畔的山壁上也开凿出了一座座供奉着佛像的洞窟,没被酸雨腐蚀过的佛像看着都很饱满精致,人来人往、常年不断香火。

常和似乎不信鬼神,他见韩少爷不但拜了石像、还留了丰厚的香火钱,便问他是否信菩萨。

明惜月笑笑,小声说道:“其实我也不大信,但是既然来了山门、岂有不拜之理?来都来了嘛!”

随后,明惜月还去河对岸找前世曾看过的碑刻,而今世却未见其踪迹。

回客店的路上明惜月询问常和河西一带是否也有这样集中供奉佛窟的地方,常和只道不甚清楚。

在洛阳一待多日,小萍病势见好,于是一行三人一同逛起了西京。

洛阳城街巷规整,看起来甚至比开封城还开阔些。

小萍听明惜月说因为许多曾经的朝中大员告老后并未还乡,而选择了定居洛阳,所以这里文人风气、市井繁荣程度仅略逊东京城而已。

茶坊的精致果子、酒楼精致的餐食和文人气质,都让久居历城的明惜月很是亲切,只是……

许是同在中原腹地的关系,洛阳的一切都让明惜月想起了东京城。

说来也怪,在汴京时成天想着逃出来,但是出来一年多,明惜月倒也开始时不时怀念起了京城,怀念那座充满了回忆的梦华东京城。

常和见少爷和小萍姑娘在洛阳时总不停回忆着往事,虽未言明,但是似乎主仆二人都很怀念东京的繁华热闹。

但是既然如此惦记、为何先前却过过汴京城门而不入呢?

常和不明白,但是他曾听小萍姑娘说过少爷很欣赏他的少言寡语,这样的疑问自然不是他该问的。

临别时,常和似听见韩少爷下了决心喃喃自语道:定要待来日牡丹盛开之时,再来洛阳赏花吃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