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李白在红楼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贾宝玉正倚在怡红院的湘妃榻上翻看文章,忽听外间袭人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抬眼便见袭人挑帘进来,一张俏脸涨得通红。

"二爷快些更衣!老爷命您即刻去书房见客!"袭人从黄花梨立柜中取出一件石青色直裰,手指微微发颤,"听周瑞家的说,是宫里的贵人到了。"

宝玉手中书卷"啪"地落在榻上。前世他最初连七品县官的门槛都迈不进,如今皇子竟接二连三登门,这境遇反差让他一时恍惚。

"是哪位殿下?"宝玉起身任袭人伺候更衣,声音不觉发紧。

"听说是四殿下和十二殿下。"袭人替他系上羊脂玉带,又取来沉香木冠,"老爷特意嘱咐,要二爷穿得郑重些。"

宝玉心头掠过一丝荒谬——前世视若神明的皇亲贵胄,今生倒像街边白菜似的寻常。这念头刚起,又暗自警醒:今时不同往日,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穿过三重垂花门,远远望见贾政书房外的回廊下,周瑞家的正搓着手来回踱步。见宝玉来了,这管事娘子小跑着迎上来,压低嗓子道:"二爷可算来了!里头是四爷和十二爷,老爷让您千万谨慎应对。"

书房门前立着两个身着靛蓝劲装的侍卫,腰间悬着鎏金鱼袋。见宝玉走近,四道锐利目光如刀般刮过他全身,方才侧身让路。

推门入内,只见贾政正陪两位年轻公子说话。年长的那位约莫弱冠之年,一袭雨过天青锦袍,玉带上悬着蟠龙玉佩,面容如刀削斧凿般俊朗,眉宇间却凝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年幼的不过十二三岁,圆脸上一双杏眼滴溜溜转着,正把玩案上一尊和田玉貔貅。

"犬子宝玉,见过两位殿下。"贾政起身引见,声音比平日柔和三分。

宝玉刚要行大礼,那小皇子已蹦跳着冲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袖:"你就是贾宝玉?你的诗我都背下来了!特别是那首'偷来梨蕊三分白',皇姐可爱听了!昨儿还命人抄了贴在寝殿呢!"

四皇子轻咳一声:"十二弟。"短短二字,不疾不徐,却让小皇子立刻松开手,规规矩矩站好。宝玉这才得以整衣下拜,行全了礼数。

起身时,他察觉到四皇子目光如探照烛火,正细细审视自己。那眼神不像看人,倒似鉴赏古玩字画,要透过皮相直窥骨髓。

"贾公子不必多礼。"四皇子虚扶一下,声音温润如玉,"今日冒昧造访,实因十二弟在宫中读了你的诗集,日夜缠着要见真人。父皇被他闹得没法,才破例许我们微服出宫。"

贾政连忙拱手:"殿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只是犬子不过略通文墨,那些俚俗之作恐污尊目。"

"贾公过谦了。"四皇子端起定窑白瓷茶盏,指尖在盏沿轻抚而过,"前日周翰林进宫讲学,当众诵读令郎《春思赋》,连父皇都击节称赏。特意问起,是何等少年能写出'会向瑶台月下逢'这等清丽之句。"

宝玉垂首而立,后背已渗出薄汗。前世短暂混迹官场的经验让他对权贵有着本能的警觉,尤其这位四皇子,看似温文尔雅,眼底却藏着深潭般的莫测心思。

十二皇子可没这些顾忌,他拽着宝玉的袖口连珠炮似地问:"你写诗时在想什么?真有'群玉山头'那个地方吗?为什么你的诗里老有月亮?就像那首'举杯邀明月',还有'床前明月光'..."

宝玉被这童言无忌逗得心头一松,正要作答,四皇子却含笑打断:"十二弟这般追问,倒像是刑部审犯人。"转向宝玉道,"我这弟弟自幼爱诗,尤其推崇你的作品。今日既见了真人,不如请贾公子即兴赋诗一首?正好我带了澄心堂纸来。"

贾政面色微变:"殿下,这..."

"学生遵命。"宝玉从容应下。他算是看明白了,今日这一遭,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侍从取来一套文房四宝——端溪老坑砚、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和紫毫笔。十二皇子自告奋勇磨墨,小手握着墨锭在砚台里转圈,小脸兴奋得通红。

宝玉提笔沉吟,忽见窗外一只白鹤掠过晴空,素羽映着朝阳,在蓝天上划出优雅弧线。这景象让他想起前世与杜甫同游曲江时见过的鹤群,一时心驰神往,挥毫写下:

"素羽映青霄,孤飞意自遥。"

"不为稻粱计,云霄路迢迢。"

写罢双手呈上。十二皇子凑过来看,歪着头问:"这鹤为什么不找吃的,光在天上飞啊?饿坏了怎么办?"

四皇子眸光一闪,若有所思地瞥了宝玉一眼,才向幼弟解释:"贾公子是说,这白鹤志存高远,不似燕雀之辈只为口腹忙碌。"

"就像贾公子不屑科举,只爱吟诗作对?"十二皇子天真地追问。

书房内霎时静得落针可闻。贾政脸色发白,四皇子则意味深长地看向宝玉,等他如何转圜。

宝玉心跳如擂鼓,面上却不显,只温言道:"殿下说笑了。学生虽爱诗文,却也知科举乃报效朝廷之正途。如今正在白鹿书院潜心攻读,以期明年秋闱能有所成,只是才疏学浅,尚需加倍努力。"

四皇子唇角微扬,将诗笺收入袖中:"好一个'不为稻粱计'。贾公子志存高远,令人钦佩。"他优雅起身,"时辰不早,我们该回宫了。"

贾政连忙挽留:"寒舍已备下薄酒,还请两位殿下赏光。"

四皇子婉拒:"今日叨扰已多,改日再叙。"走到门口,忽又回首,"对了,下月十五宫中设赏菊宴,贾公子若有雅兴,不妨随令尊一同前来。"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贾政又惊又喜,连声道谢。宝玉却注意到四皇子说这话时,目光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仿佛暗夜里倏忽即逝的流星。

送走銮驾,贾政长舒一口气,竟罕见地拍了拍宝玉肩膀:"今日应对得体,为父甚慰。那首即兴诗也作得恰如其分。"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四殿下素得圣心,他既开口相邀,我贾府自当谨慎以待。"

宝玉试探着问:"父亲,那宫宴..."

"自然要去。"贾政捻须沉吟,"不过宫中不比家里,一言一行都关乎家族荣辱。这几日你且安心读书,莫要再出去应酬。"说罢又补充道,"明日我让库房取些上好衣料,给你裁几身新衣裳。"

回到怡红院,宝玉心绪难平。四皇子临别时那个眼神,还有那句"不为稻粱计",分明是窥破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虽然他渴求功名以护家人,但骨子里仍向往着前世的洒脱不羁。这首即兴之作,无意间泄露了天机。

"二爷,林姑娘来了。"袭人轻声道。

黛玉袅袅婷婷走进来,手中一柄缂丝团扇半掩芙蓉面:"听说今儿府上来了不得了的人物?"

宝玉苦笑:"可不是,来了两位皇子,差点没把我魂儿吓飞了。"

黛玉抿嘴一笑,在窗边湘妃榻上坐下。阳光透过茜纱窗,在她月白色裙裾上洒下斑驳光影。她轻摇团扇:"我远远瞧见了,年长的那位气度不凡,年幼的活泼可爱。他们寻你做什么?"

宝玉便将事情细细道来。说到十二皇子天真烂漫的提问时,黛玉以扇掩唇,笑得肩头轻颤;提及四皇子深不可测的眼神时,她扇子一顿,眉头微蹙。

"这位四殿下,怕是不简单。"黛玉轻声道,"我父亲在世时曾说,当今几位皇子中,四皇子最是聪慧深沉。去年江南水患,就是他献策以工代赈,连皇上都赞他'深得治国之要'。"

宝玉心头一紧:"如此说来,他邀我入宫,未必只为谈诗论文?"

"谁知道呢。"黛玉望向窗外一株开得正盛的白海棠,"不过你也不必过虑。凭你的才学,即便在宫中也未必逊色于人。"

宝玉心中一暖。正欲再言,忽见黛玉从袖中取出一个素白香囊:"给你。听说你要进宫,我连夜绣了这个,里面装了安神的苏合香。"

香囊是雨过天青色云锦制成,上面用银线绣着一只展翅白鹤,与宝玉今日诗中所咏竟有七八分神似。宝玉接过,只觉一股清幽香气沁入心脾,连日的烦忧都似被这香气驱散了。

"妹妹怎知我今日写了白鹤?"宝玉奇道。

黛玉眼波流转,团扇半掩娇颜:"我哪里知道?不过是觉得这鹤..."她指了指香囊上的绣样,"像极了你。"

宝玉心头猛跳,正待细问,黛玉却已起身告辞:"天色不早,我该回去了。宫宴之事,你自家留心。"走到门前,忽又回首,轻声道,"那香囊...记得随身带着。"

望着黛玉远去的背影,宝玉摩挲着香囊上细密的针脚,思绪万千。前世的他孤高自许,今生的他有了牵挂。四皇子的邀约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但有这香囊相伴,似乎前路也不再那么迷茫。

当晚,宝玉梦见自己化作一只白鹤,在九霄云外翱翔。远处宫阙巍峨,金碧辉煌的殿宇前,四皇子负手而立,仰头望着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云雾,直抵他灵魂深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