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没理会三皇子的喊冤,直直看向六皇子,“很好,老三也不无辜,下一个轮到谁,老四?”
四皇子无奈,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六皇子直接道,“胡明浩是放火的人之一,他之前还指挥工部一名小吏购买火油,但那名小吏没有买到,又察觉有大阴谋,连夜出逃。”
“所以他是谁的人,太子,老三,老四,还是老五?”
“是五皇子,胡明浩出自江南金陵下辖的湖羊县,是当地县尉之子,少有才名,被甄家旁支看上,嫁嫡女为妻,后考了十年,考上举人,但才学不足,无法考中进士。但甄家有钱,贿赂了当时的工部侍郎,收入工部,做了一名主事。后连连晋升,甄家都出了不少钱,这才砸出一个员外郎的位置,与甄家母家深度绑定。”
“本届科举有人舞弊一事,不仅闹到儿臣跟前,更是悄悄传到五皇子耳中。他怀疑是太子和二皇子出手,为自己招揽人才,提携门下,但并不打算此时揭穿,而是借此事打两人一个措手不及,当着文武百官,全国各地举子的面,揭露他们的谋划。如此太子和二皇子失去公信力,被学子厌恶,进而丧失夺嫡的资格。”
“五皇子联系胡明浩,在贡院制造火灾,好闹出大动静,引起所有人关注,进而假装刚发现,揭露科举舞弊,如此皇上就不能摁下此事,只能从严从重处理!”
“被他委派购买火油的小吏名郭桐,为人精明,计算过自己购买火油的数量,只能在贡院制造一场小火灾,闹出点事故,并不会影响大局。往年科举,贡院也发生过起火,只要及时灭了,就不算大事,还能算作巡察官的功绩,防护得当,及时灭火。为了被提携,获得更好的前程,他答应下来。”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火油竟然意外的难买,尤其在年节前,每家店铺控制了定量,还要对购买人员进行登记,他无计可施,只能一边敷衍上司,一边想办法。”
“没想到这时,王明涛安排的人,已经在贡院刷上了火油,胡明浩以为是郭桐做的,大加赞赏。郭桐颇为吃惊,表面不动神色,暗地里去贡院探查,惊觉大事不好,竟然大部分地方都刷上了火油,这一旦烧起来,可不是小事故,届时抄家灭族都是小事,很可能牵连九族。”
“于是他连夜出逃,带着妻子儿女躲进深山庙宇,寄希望于即便查到他身上,也能发现他没买到火油,什么都没干。另外,他有留书警告胡明浩,说贡院起火不吉利,可能影响胡员外郎的仕途,但他一心为五皇子办事,撺掇张学怀放火的同时,自己也在另外一边放火,导致两边起火,贡院人手不够,无法及时扑灭。”
“好好好!可真是我的好儿子,一个个很是聪明不凡,”皇帝都气笑了,五皇子一向嚣张他是知道的,都快被甄贵妃宠坏了,但他没想到,五皇子能如此肆无忌惮。
他直接把手上的镇纸扔下去,精准砸到五皇子头上,顿时头破血流。
五皇子吓坏了,连连喊冤,“父皇,我冤枉啊,这事真不是我干的,是甄应禄,没错,就是他说此举可以直接搞下太子和二皇子,我阻止了的,我是父皇疼爱的儿子,从不敢肖想皇位啊。但我没想到,甄应禄居然敢背着我行事,父皇,此事我真的不知情啊!”
众人:......
不忍直视!
皇家怎么会出这样的蠢货,这不就相当于直接自爆了吗?
甄应禄是什么人?那是你的亲舅舅,还一直待在你府上充当幕僚,是甄家放在京城,遥控京城的棋子,一直兢兢业业帮你谋划夺嫡,打量谁不知道呢。
真以为把事情推到他身上,就能脱离关系了?
还有,这些说到底都是六皇子的一面之词,证据呢,证人呢?
还都没上呢,你着什么急啊,没想到三皇子就一脸茫然无措,‘我不是,我没有’的样子,等到朝会结束,再找个人出来主动顶锅,说他故意伪造了书信,陷害三皇子不就行了。
虽然做的是和五皇子一样的事,但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你一个上位者,一点担当都没有,遇事就慌,迫不及待把人推出来,连事缓则圆的道理都不懂。
没看到太子几乎被打成了放火的罪魁祸首,都没辩解一句嘛!
火油是太子亲舅舅买的,张指挥也是他亲舅舅弄走的,这几乎已经是最大一口锅了,但太子依旧不动如山。
为的什么?
当然,首先是六皇子用了一剂阳谋,让他不得不妥协,也按下太子一党立刻辩解开脱的心思。
相比火烧贡院,太子更想解决的还是军制改革的事,这关系到他上位后,能不能坐稳皇位的问题。
其他的都得往后排,大不了把王明涛推出来,让他承认是自己做的,但为的不是太子,而是其他人。
总之,再怎么样,污水都不可能泼到太子身上,只要皇帝想保,就能保下!
而三皇子,六皇子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直接拿出了书信的关键性证据。
但证据归证据,证据就不能是伪造的吗?
所以三皇子虽然慌里慌张,又茫然无措的一语不发,好似被打懵了。
只有五皇子,那番话出来,相当于直接承认了。
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真是被宠坏了,还自私自利,就这样的,谁敢支持他当皇帝啊!
没看到就连六皇子都不是特意针对谁,他在扩大影响搞事啊!
五皇子......
所有人都低垂着头,当作没看到,也没听到,有志一同忽略过去。
就连皇帝,怒气被这蠢儿子一激,差点气笑了。
他咬了咬牙,故意装作没听见,朝着六皇子发难,“萧承轩啊萧承轩,你狼子野心,无兄无父,是想把所有的兄长都搞下去,好自己夺朝篡位吗?”
“启禀父皇,儿臣没那么大野心,火烧贡院不仅涉及到天下学子,更是牵扯出工部,礼部,甚至是兵部的腐败问题,王朝恢复才刚刚十几年,怎能纵容如此恶行。”
“呵呵呵,说的倒是风光霁月,你萧承轩又好到哪里去?”皇帝怒骂。
“是,启禀皇上,巡视贡院其中一位领队官张安泰,出自儿臣皇子府,曾担任儿臣的侍卫队长,经由儿臣一手提拔,因武艺出众过人,举荐入三千营。他在巡察贡院时,也曾与儿臣说过,贡院不对劲,但儿臣正焦虑西北秦老将军的身体,嫌他事多,骂了回去。儿臣一向聪慧,肯定是察觉了其中有问题,所以故意忽略过去,估计也是想看众兄长的笑话,儿臣卑劣,请父皇严惩。”
众人表情一呆,这还有参自己的?
皇帝脸上也闪过茫然,随即又好气又好笑,那个领队官是他前贴身侍卫的孩子,为救他牺牲了。
当年,他在那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斗到了其他兄弟,接管皇位,但内忧外患,且仇敌众多,时不时就面临刺杀。
在老师的建议下,从各军随机抽调低级武官,组建自己的亲卫队,直接闲置了先皇留下来的侍卫。
他们都是贫寒出身,不是死在这里,也会死在前线战场,有立功甚至一步登天的机会,当然要浴血奋战,全力以赴。
在这群人的护卫下,皇帝渐渐坐稳了皇位,但也死了不少人。
皇帝并非那卸磨杀驴的,把他们的家人都安顿好,子孙选出优秀的培养,再精选出武艺值最高的,放到儿子们身边,担任护卫,保护他们的安全。
其他皇子都没察觉,包括太子,独独老六是个精明的,看出张泰安武艺不凡,受过正统训练,且是从小便开始的训练,试探出一点苗头。
于是一边拿他当陪练,磨炼自己的武艺,一边让他给自己训练皇子府的侍卫们。
可以说,六皇子府的侍卫,足以媲美正规军了,且在武艺上更胜一筹,谁让六皇子不缺钱,能以最大限度培养呢。
等做的差不多了,他就禀明皇帝,给张安泰安排更好的去处,免得在他身边耽误了前程。
皇帝本也没想过耽误这群忠心耿耿的忠臣之后,当即把他调往三千营,先从低等武官磨炼起,等他摸清楚情况,再一步步提拔,如果有本事,以后接管三千营也未尝不可。
原本他不属于巡视贡院的人员,是在开考的前一天,临时调过去的。
没想到就出了这样大的事,在贡院里,是张安泰指挥若定,直接抢过了上司把总的指挥权,带着军丁从火场中抢出了不少学子,又找出安全地方暂时安顿他们,才没有让贡院烧死更多的人。
而事后,他也把情况详详细细说了。
张安泰和六皇子的关系,京城谁不知道,所以他的出现,一定是幕后之人算计的。
至于六皇子那番话,‘张安泰早有察觉,还告到他这里,被他卑劣想要太子二皇子出事挡了回来?’
张安泰是临时调过去的,在那之前根本没去过贡院。
所以这话皇帝不信,但其他人暂时还不知道,张安泰是皇帝的人,他们也没关注过这样一个小角色是临危受命,所以半信半疑。
但六皇子自己都提出来了,他也是有嫌疑的。
或许他是真的知道点什么,也确实想让太子,二皇子等人出事,但又不想贡院失火闹大,所以特意调了张安泰去,为的就是尽量控制火势?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么一推测,合情合理啊!
唯一不合理的,是说出这番话的人,是六皇子自己。
因此事情就显得颇为荒诞和......搞笑。
还有人自己举证,检举自己的?
千古奇闻啊,当真是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