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涣不在陶府,陶千照能否出府这件事,自然便由陶伯做主。
王当被迫答应她后,陶千照便立时去找陶伯商量。
她嘴皮子使得溜,一番天花乱坠的说辞,再加上王当在陶千照挤眉弄眼的示意下,也说了几句附和劝说的话,陶伯已经有了几分动摇劲势。
等到午膳间隙后,陶伯看到陶千照前半日乖巧听学的模样,便彻底答应了下来。
答应之余,还好心给王当也找了一辆去书斋的马车。
陶千照自己坐了一辆,王当坐了一辆。
两辆马车并行一路,最后停在了儒昌书斋门前。
陶千照从马车里走下来,抬头便看到儒昌书斋的匾额。
但说实话,若不是她事先知道这家书斋的名字,空看这匾额,还真认不出来这上头写的究竟是什么字。
匾额上的字迹很是狂乱,风格不似寻常书斋那般温尔,乍看上去,尽给人些潦草凌人的感觉。
王当从一旁的马车下来后,便看到陶千照正仰头瞧着这匾额。
他对陶千照心有怨诽,如今已经顺了她的愿到了学堂,他心里头便多了几分在自己地盘上的底气。
既然来了儒昌书斋,还要入学堂,那他就是陶千照名正言顺的夫子了。
学堂里要做什么事情,自然是夫子说了算。
王当几步走到陶千照旁边,抬了抬手。
“陶姑娘,随我进去吧。”
陶千照侧头收回视线,看了王当一眼,点头应好。
她跟在王当身后,两人差了几步距离,这其中有王当不喜陶千照的原因外,也是陶千照有心为之。
说实话,她也不甚喜欢这位王夫子。
当日原身在书斋门前,本意是要拉温若嫣起来,他却径自凭着自己的判断,便讥刺言向原身。
没有任何问清真相的意思,话里话外都是指责质问之意。
再加上今日之事,这王夫子估摸着,是想把陶府的差事当个跳板,若能做便做,不能做,他还给自己留了书斋当退路。
陶千照无意识地摇了摇头,抬脚跟着王当走进书斋大门。
儒昌书斋的布局与其他书斋略有不同。
说是一家店,实则是一间大院子。
踏进这道门槛,里头是一方开阔的四方院子,正对面的,有些像是府宅里的正堂。
这间应当是放书的地方。
堂檐下同样挂了一个匾额,上书汇文阁。
目光再朝院中左右看去,分别是一间膳房和一间用作学堂的屋子。
挂的匾额,分别写作膳间和聚士堂。
只不过这三个匾额同外头的那个不同,用的板材瞧着崭新些,字迹也明显齐整许多。
陶千照此刻站在这里,还能听到右手侧的屋子里,传出来的学子读书的声音。
她心下慨叹,不自觉轻笑一声。
算起来,原身为了温若嫣对这间书斋心心念念许久,这还是第一次踏进它的正院。
听到这声不高不低的笑,在前面引路的王当转过身来。
他此刻底气足了许多,说话时下巴抬起的弧度都更大了些。
“陶姑娘,虽说你要入学堂,但我也不能贸然便将你带进去,还是得经过我们掌柜同意的,更何况里头的其他人,对你的印象估摸着也算不上好,此刻进去,也是平添他们的口舌。”
王当抬手指向对面汇文阁。
“掌柜今日去外头谈生意,不在书斋里,这间屋里,靠东的第一面书架上有《论义录》,你今日便自行将这卷书的第一章背下来,待掌柜明日回来,我与他说明后,再带你入学堂同旁人一起听学。”
陶千照不在乎这些,她如今已经顺利出府,到了这间儒昌书斋,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更何况,她总不可能日后真的每日都来这里听学。
她要做任务却被禁足,今日这王夫子来府,对她来讲还真是一场及时雨。
她便乖顺地应下。
王当鼻子里轻哼一声,甩甩袖口,转身去右手侧的聚士堂了。
在他走后,陶千照自己走进了那间汇文阁。
初踏进门槛,便能瞧见立着的三扇高大屏风。
门的正对面一扇,左右各两扇。
屏风布局方正,与门围绕出一个四方形。
书斋便借由这三扇屏风区分开了布局。
绕过正对面的这一扇屏风,后面便是书斋的柜台。
台面上一件玉质摆件,一件陈旧黑木算盘,除此外什么都不放,宽大台面颇显空荡。
绕过左侧屏风,后面尽是重叠高大的博古架,架子上摆着书册竹简,有些空着的间隙处,摆着墨绿的盆栽。
右侧屏风之后,寥寥博古架贴墙而立,围绕一圈,中间摆着几张书案和圆凳,供人阅书之用。
陶千照踩过满地的青砖,四处随意瞧了瞧。
这间屋子里的阴凉气深重。
她此刻站在一面书架前,觉得阴气似乎能从砖瓦地缝里钻出来,再深入身体里。
陶千照想到自己的打算,搓了搓胳膊,轻轻叹了口气。
她得和原著中一般,偷走温若嫣的诗文。
诗会是礼部尚书夫人所举,届时各家受邀请之人尽会到场,除了各府中的公子小姐,京城之中有名些的学堂也会得到一个出席的名额。
这个名额,便由学堂学子间彼此竞争。
原著之中,温若嫣也参与了儒昌学堂里学子们之间的竞比。
竞比就在这几日,学子们应要求做下诗文后,再由王当从这些诗文中选一份最优者,这名最优者,便能得到代表儒昌书斋参会的名额。
原著中王当今日就该评选诗文,现在的剧情里他却跑了一趟陶府,那王当应该还没顾得上做评选。
照此来看,诗文大概还在那间聚士堂里。
陶千照侧头,视线投向窗外,落在了聚士堂的房檐之下。
檐上光影随着风动,看角度,应当还有一个多时辰后学堂便能下学。
瞎猫撞上死耗子,书斋掌柜竟恰好不在,若等到学堂下学,那这间书斋就没人了。
陶千照是如此打算的,她随手抽来一卷书看,也没管是不是王当口中的《论义录》,她便在汇文阁里边看书边等。
直到申时,学子们下学,逐渐走出学堂再散去。
陶千照趴躲在窗口瞧着,在这群人里,竟然没有找到温若嫣。
兴许是她今日没有来书斋,不过这不影响她的计划。
陶千照躲在窗口,直到看到王当最后从聚士堂里头出来。
她便立时蹲下去,躲到了一堆架子的最尽头。
王当还记得给陶千照随口布置的背诵任务,他朝里头打量一眼,喊了几声陶姑娘,都没有听到回话。
汇文阁里空荡荡的,不像是有人待过的样子。
王当又跑去书斋门前,却看到陶府的马车早已经不见踪迹。
他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估摸着这陶千照早就自己跑了。
他没再多想,进去拿了自己的东西,出来时,还不忘将儒昌书斋的大门锁上。
院子里已无人,彻底安静下来。
陶千照为求保险,又在汇文阁里多等了一刻钟,这才将那卷书放回架子上,从汇文阁出去。
儒昌书斋的大门已经紧闭上,王当和学生们已经走尽了,陶千照心满意足地转头拐到聚士堂门前。
待走近,便看到木门上落了锁,陶千照心下了然,于是她绕到一旁的窗口前,轻轻一推,窗子便被推开。
陶千照略喜,又想暗诽一句。
他们这个书斋实在莫名其妙,汇文阁里头珍贵书卷那般多,柜台上还有玉质摆件,却不关门,不落锁。
这个学堂却放个锁,但锁又不锁彻底,若真有窃贼,随手一翻窗便能进去。
陶千照不解地摇摇头,但没再多想,拿掌心撑在窗缝上,翻身跃了进去。
太阳已经西沉了,在屋外还不甚明显,屋内便很是暗了下来,房内陈设都只能瞧个大概,都是暗乎乎的一团。
陶千照转头扫了一圈,这间学堂倒也和普通学堂没什么大差别。
她没有再磨蹭,直接翻箱倒柜地开始找这次竞比,学生们作下的诗文在哪里。
学堂里面的柜子不算少,若一格一格的找,少说也得半个时辰。
眼瞧着就要翻了三面贴墙的柜子,陶千照额上已经渗了点薄汗,却还是一无所获。
“宿主,你怎么不问我,温若嫣的诗文就在讲席后面的柜子里,从上往下数第六格里面放着。”
满堂寂静之中,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
陶千照听到脑中倏尔出现的电子音,翻找的动作一滞。
她合上手中的柜子门,恨铁不成钢道:“若你早些出现,此刻应当已经找到了。”
系统羞赧一笑:“现在也不迟嘛。”
陶千照不想搭理它,照着它的提示走到它所说的那扇柜子前面。
从上往下数第六格。
陶千照揭开柜门,果不其然,里面放着厚厚一沓宣纸。
全都是为了这次竞比,学生们写下的诗文。
屋里昏暗了些,陶千照干脆把这一沓都取出来,朝着窗口的方向,借着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翻找。
刚翻了几张,便找到了她要找的。
温若嫣的诗文在其中实在打眼得很。
一手漂亮的小楷,纵是陶千照无甚文学素养,也能感觉到她诗句间的斐然文采。
陶千照把这几张诗作抽出来叠起,揣到怀里。
按道理来说,她按照原身的行为轨迹做,这次的任务应当算是可以完成了。
陶千照合上柜子,顺着原路翻出窗子。
她在里头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外面的天色,已然彻底昏暗下来。
院中大门紧闭。
系统:“宿主,你怎么出去啊?”
陶千照转头看向院子里的一个角落,理了理衣裳,将袖口叠了上去。
她面无表情道:“钻洞吧。”
系统:“……?”
还没等它质疑,陶千照便已经走到那个角落,她蹲下来,拿手扒拉开两个竹篓,一个不大不小,形似狗洞的洞口赫然出现。
这是她今日瞧见一个学生,鬼鬼祟祟地跑出去时,发现的一条路。
待陶千照从这个洞里钻出去,又回身把那两个竹篓扯过来放回去,系统咂舌,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个洞出来,通着的是一条小巷。
陶千照站起身,把身上的土和石粒子拍了干净。
系统拍马屁:“还真有个洞能出来,宿主真是料事如神。”
陶千照听到这句话,险些没撑住面上强勉强维持的冷静。
她有些绝望地想,这洞兴许真是狗洞。
她方才爬出来的时候,闻到地上的泥土上有一股浓烈的异味,似乎是狗尿的味道。
系统显然没有发现,还在自说自话。
“聪明能干,宿主好样的。”
陶千照干笑两声,不想回答它。
在她背对着的地方,小巷一旁的墙瓦上正蹲着两个身着夜行衣的人。
二人盯着陶千照的背影,有些踟蹰。
个子矮的问:“大哥,此人当真是我们要找的那个温若嫣吗?”
另一个眼角有刀疤的答:“应当是吧,消息不是说,这温若嫣会出现在这个书斋吗?”
矮个子疑惑:“那她为何……要从狗洞里钻出来啊?”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刀疤沉默两秒,在矮个子头上拍了一掌。
“你管他呢,我们只要能抓了她交差就行,问这么多做啥?”
矮个子不敢再说话了,重新看向站在小巷里的陶千照。
墙瓦之上,二人同时抽出腰间的刀,朝陶千照飞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