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朕真的没有别的意思 > 第18章 把沈学迁赶走

第18章 把沈学迁赶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让沈学迁去漠北是盛熙早有的想法,一是为了顺应原著剧情。原著里沈学迁科考结束后拜到了王玟门下,显然一副王党的姿态。

之后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是触怒了王玟,被赶到了漠北。

巧的是,沈学迁一个在别人面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到了军营里面竟然意外地如鱼得水。

正赶上漠北不太平,外族经常来骚扰,沈学迁在其中还立下了不少功劳。

后来黎枝登位时,沈学迁被封为悍马将军。虽说再次远走边关,但也确实是手有实权的。

盛熙当然不想走上书里面的结局,但是沈学迁这人既然能在边关的战场上发光发热,那也必须将他先放过去。

因为在未来五年之内,气候会越来越冷。北边的草地上寸草不生,匈奴人喂不饱牛羊,自然要大举南下从大盛朝的百姓手里抢东西吃。

虽说盛熙没有打过什么仗,但他心里还是清楚,作战必须要能臣良将,不是什么人只要拿着兵符调令将士就能打胜仗的。

可无缘无故把文臣放到军营里,好像确实说不过去。盛熙挠头,为什么沈学迁不能自请离京呀。

等等,自请离京?

对啊,皇帝不方便随意调换文臣,但是臣子自己要求的,皇帝同意总应该可以吧。

盛熙一拍脑门,赶忙让福平将沈学迁宣进宫。

这两年,为这当初科举的事情,沈学迁就算是不想做孤臣,也没办法。

毕竟任何阵营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曾经还是白身的时候,就敢当堂状告阁老的人。

不过好在,现在的盛熙是个手握剧情的人,沈学迁虽说这次闹得事情确实有点大。但是,你可是之后推进剧情的关键人物,当然不能让你死了。

甚至,不仅是不能死,还要好好地活着用来丰富故事走线。

于是,沈学迁对于皇帝盛熙,心中更多的还是对待仁君的感念。

“臣,沈学迁,参见陛下。”

“沈爱卿请起。”盛熙摆摆手,示意赐座。

沈学迁刚坐下,凳子还没坐热,又听见盛熙的话,恨不得继续跪到地上。

“沈爱卿,你觉得漠北怎么样呀?”

“回陛下的话,漠北自然是国家边关要塞,关乎国本的重地。”

“对对对,爱卿所言极是,朕此时正需要像爱卿这样值得信任的能臣,帮朕镇守边关,爱卿觉得如何呀。”

沈学迁:我觉得不太行,但是我总不能直说吧。

“多谢陛下信重,可臣于军伍一无所知,恐怕辜负陛下的信任...”

“不会不会,朕相信爱卿的。”盛熙打断,紧接着说:“如今朝堂之上,王阁老积威慎重,朕也不好贸然动兵权。”

“不若爱卿想个主意自请前去,之后朕要做什么事,动什么人也算方便些。”

盛熙这段发言,倒是真诚地让沈学迁有些沉默,可那句王阁老,也确实让沈学迁动心了。

沈学迁立马跪下恭谢皇恩浩荡,盛熙见话说的差不多了,意思也点明了,便让他先下去想主意去了。

盛熙作为一个懒人,根本不想去思考究竟怎么让沈学迁离开地更加合理。再加上沈学迁这个人,如果是以被贬斥的身份去边关的话,在外人眼里失去帝心的他估计根本活不下三天。

如此棘手的事情,又不想让黎枝知道,还不想打草惊蛇,果真是难办。

盛熙拍拍自己胸口,还好朕是皇帝,不想去思考就丢给野心勃勃的臣子吧。

是乱臣贼子还是忠臣良将,就要看臣子自己了。

沈学迁的事情暂时还没有解决,下件更让盛熙无语的事情已经出现了。

江南水患,到底还是闹了起来。

说到今年江南的水患,盛熙对于这件事的印象基本可以说是毫不知情。

原因很简单,原著的这个时候,正是盛铭把黎枝关在凌波阁的时候。书里面的剧情始终围绕的是盛铭和黎枝的情情爱爱,对于水患这种中途发生的大事,唯一有描写的就是最后皇帝盛熙被迫下罪己诏。

皇帝下罪己诏不算是什么难事,一般遇上地龙翻身、旱灾、蝗灾这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统治者都会发布罪己诏,用以安稳民心。

可原著里面,皇帝下的罪己诏倒是引起了不小的事端。

毕竟寒灾紧接着水患,逃难的百姓不在少数。

更何况,寒灾不少南下的人,还没安稳过上好日子,又赶上水灾,民心动荡的厉害。

民间盛传,大盛朝近年连遭旱涝交侵、蝗灾遍地,恐怕是“天怒”之兆。而这“天怒”的根源则在于皇帝私德败坏、治国无方。

既然已经攀扯到皇帝身上,那自然紧接着话题渐渐就转到天命转移上。

虽说这是大罪,但即使百姓不放在嘴上说,心里想的也大多是恐怕要改朝换代了。

不得不说,似乎天象确实与人事有关,按照原著来说,过不了几年,盛朝也确实要改朝换代了。

可去年的寒灾,多亏盛熙早有打算,派了盛铭前去,不说拯救无数苍生,但至少不像原著那般横尸遍野。

至于今年的江南水患,盛熙心里其实有了更多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