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等到七月八号竟意外地放了晴。
万寿节休沐,可虽然不上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却需要带上家眷进宫赴宴。
按理说以黎枝目前从六品的官位,是不能够进宫的。但这里虽然是最讲究礼仪规范的古代,却也是皇权至上的古代,什么事不过是按着皇帝的心意罢了。
盛熙想要黎枝进宫,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话题回到万寿节这一天,别说满朝的文武百官,就是盛熙都起了一个大早。
天才刚亮,福平就将盛熙叫起来了。这一天虽说是盛熙的生日,但他必须要先去祭祖。
盛朝先祖的排位摆放的位置并不远,但是祭祖必须要沐浴焚香一番,这已经足够耽误时间。
一套流程下来,盛熙的眼皮子都睁不开了,却还要去宴请百官的会上表达对于臣子的爱重。
于是御辇之上,盛熙脑袋晕乎乎的,只想翻白眼。
宴会选的是惯常的地方,能在这里坐着的,一般都是盛熙能在朝堂之上看见的熟人。
至于女眷,宫里面没有皇后,太后也早已仙去,主持宴会的是齐王妃,也就是盛熙的婶母。
女眷那边盛熙还未大婚不方便去,就只来了正厅的官员这里。刚一进门,盛熙就看见了坐在最角落里面的黎枝。
很明显,黎枝作为不需要上朝的官员,并不熟悉在场的各位。与他同一届考中的进士自然也没有来的,多是上个书恭贺一二,甚至有的连上的折子都不一定能放到御案上,这就显得黎枝周围更加冷清。
盛熙瞧见这一幕突然感觉怜爱之心上头,当即决定让黎枝跟在自己身边。
毕竟这可是自己之后治国的法宝,就算是宠臣又能怎么样!
于是,盛熙走到主位刚坐下,就让福平在旁边给黎枝搭了个位置。
在场的左右御史看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看样子马上就打算谏言了,又考虑到当下的场景选择了闭嘴。
算了算了,反正是万寿节,皇帝高兴就行了。
于是,就在盛熙一厢情愿之下,黎枝坐到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位置。
从原本坐在角落的小透明突然变成占据皇后之位的黎枝显得有些平静,可在场不少大臣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十分为之诧异,深感这位新科状元简在帝心。
倒是处于风波中心的黎枝,虽然不明白盛熙这样的目的是什么,但还是对此接受良好。
明主贤臣,是每一个儒生的梦想。即使黎枝不是那些满口道义的酸腐儒生,但面对这样的君主,依旧是深深撼彻。
毕竟黎枝自小在钟鸣鼎食之家苦苦谋生,惯常喜欢做一步想三步。他有时候实在是不能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能让盛熙看起来这么简单。
说句以下犯上的话,黎枝觉得,皇帝这么做一是可能为了迷惑王阁老,进一步稳固皇位。或者说,是为了防备晋王。但这背后的牵扯实在太深,初入朝堂的黎枝虽说有些想法,但到底是些只能埋在心底的观点。
宴会还在继续,能混到五品之上官职的,自然都是人精一般的人物。虽说看见黎枝如今如此受到重视,心中各自动了拉拢或者别的什么想法,但面子上装出来的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皇帝的寿宴,关注点也不能一直是皇帝宠幸的大臣。黎枝的事情很快便被忽略过去,接下来自然是官员们说些得体的场面话庆祝皇帝寿诞。
盛熙对于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经历,因此表现得格外感兴趣。各个官员们的庆贺他都照单全收,时不时还出声赞扬两句。
王阁老王玟作为三朝元老,他在宴席当中的位置十分靠前。只见他的目光顺着笑眯眯听贺言的皇帝,慢慢落到旁边的黎枝身上。
王玟看着黎枝继续假装无事发生的样子,摸了把胡子,将视线收回来,只当作无事发生。
皇帝十六岁的万寿节宴会结束了,文武百官们都各自打道回府。
有家眷的一般会在宫门外的马车里静待着家人聚齐再回家,孑然一身的自然没什么牵挂,宴会结束出了宫就毫无眷恋地离开了。
废话,本来是放假的日子,谁愿意带着笑脸继续上班呀。
黎枝如今也算是皇帝的宠臣,平日里想巴结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可,能在京城做官的,不说累世公卿,至少也是清贵人家。这等人家结交,都讲究一个水到渠成。急功近利地巴结,那是乡野村夫的做派。
因此,不少人都在私下打听黎枝的家里,从中找寻能够上门的缘由,这里就不得不提黎枝如今在京城的住处了。
房子虽说不算大,好在地段不错,位于东市,周围不少达官贵族。
这样的府邸当然不是黎枝这种刚上班的社畜能买得起的,但是无事,他的事情还有一个事无巨细的福平公公盯着。
福平跟在盛熙身边时间也不短了,能从盛熙种种举动中,看出皇帝对于这位臣子的重视。作为皇帝身边最忠诚、贴心的下属,福平自然是给黎枝卖了个人情。
人情这种东西,不在乎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黎枝刚到京城之时早就报了祖籍,江南黎家也算名门望族。虽说这两代一直没有什么朝廷大官,但是祖上到底还是出过皇后的。
因此,虽说不少人打算巴结盛熙,到底没想到更深层次的,只知道黎枝原本是黎家旁支出来的。
福平在这件事上多了个心眼,让下面的人多查了一下,这才得知其中更有不少阴私。
黎枝确实是江南黎家出身,不过不是现在能打听到的旁支,而是正儿八经的嫡系。
这就要说到黎枝的父亲的父亲黎恩重身上了。他是黎家上一任家主的亲弟弟,后来娶了赵家的小姐赵婉生下了黎枝。
可原本应该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黎枝,实在是命途多舛,因为赵婉与黎恩重是一对实实在在的怨偶。
在讲究父母之钦、媒妁之言的古代,黎家少爷和赵家小姐看起来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谁成想,在赵婉出嫁之前,就曾与自己的表哥私定终身,甚至还打算一起私奔。
这赵家小姐赵婉是个名副其实的恋爱脑。出嫁之前作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整日里打发时间消遣逗乐的自然是民间的些许话本子。
赵家疼爱女儿,对于赵婉看话本也没什么约束。可这点疏忽,直接导致赵婉痴迷于那些话本当中才子佳人、书生小姐的故事。
正巧,赵夫人有个远房堂妹的儿子来赵家做客,暂住在了赵家。
这种书生和小姐的故事一下子让赵婉沉浸在其中了,而那来做客的公子陈问长得还算不错,更加让赵婉不由自主地将二人带入到那些话本子里面的苦命鸳鸯当中。
陈问一见赵家的小姐如此漂亮,又倾心于自己,内心自然是十分自豪。又想着,若是能谋得赵家的小姐做妻子,攀上赵老爷这个岳丈,那之后的日子岂不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于是这二人一来二去,居然就私定终身了。
世人总以利字当头,赵大人当然不同意自己女儿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在一起,立刻打算将赵婉嫁出去。
赵婉激烈反抗,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自然是失败了,她直接被强硬地塞到了花轿上。
拜了堂、成了亲,赵婉想反抗也无法,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跟黎恩重在一起,倒是私下里还心心念念自己那个情郎陈问。
孰不知,其实当初私奔失败的原因,恰恰是因为陈问不想冒上生命危险跟赵婉私奔。
可一无所知的赵婉,直接把自己感情失败的原因,怪到了黎恩重身上。
这样以来,赵婉和黎恩重的婚姻本久岌岌可危,没想到,黎恩重也是个奇葩。
倒不是说黎恩重也有个外室,而是说黎恩重他根本就不想成婚。
黎恩重长在黎家这样的规矩森严的大家族,却恰恰增强了他的逆反心理。这种强烈的逆反之心使得他对于这种盲婚哑嫁十分厌恶。
连带着对于赵婉也十分不喜,又听说赵婉原先已经打算与人私奔,黎恩重更不喜欢赵婉了。
就这样,夫妻二人成婚之后,许多年都不曾同房。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没有孩子的赵婉不出意外地被婆家所厌恶,刁难地多了,自然只能渐渐收起自己原本骄纵的性子,开始向黎恩重求和。
没想到,赵婉的委曲求全不但没能等到黎恩重的原谅,反而让对方更加厌恶自己。
终于,赵婉崩溃了,她在身边丫鬟婆子的帮助下给黎恩重灌了药。
愿望达成了,可黎恩重的身子本身就有点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加上赵婉心急,药量放大了。一碗药灌下去,黎恩重身子里的旧疾彻底显现出来,直接卧病不起了。
灌药这样的大事,当然不是赵婉这种嫁进来的媳妇能瞒住的。黎家当时的家主,也就是黎恩重的父亲当时气急动了休她的念头。
但又听郎中说黎恩重这回怕是不好了,而赵婉此时又有了身孕,无奈之下,只好继续留赵婉在黎家。
黎枝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中出生了,他出生后没几年,黎恩重就病逝,家里面能庇佑黎枝的只剩下了他的祖母。可祖母毕竟年事已高,还没等黎枝十岁,他的祖父祖母就双双驾鹤西归。
在黎家这样的地方,父亲早逝,母亲又有着那样的名声,可想而知黎枝的日子并不好过。
后面能进入族学读书又一路科举考到皇帝身边,也算是黎枝自己的造化。
也可能是因为妻子给丈夫灌药害的丈夫病逝的声音太不光彩,黎恩重这一脉似乎就那样销声匿迹了。
黎枝对外只称作是黎家远方的子侄,因为才学出众才一直留在主家培养的。
打听到这样的事,福平一时间唏嘘不已,自然能想到黎枝的手头大概是不甚宽裕的,便设法几经托人将房子租给了黎枝。
这不,宴会一结束,黎枝马上就打算打道回府了。
盛熙今天实在太累了,起个大早去祭祖,之后又马不停蹄回来和诸位大臣享宴,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
宴会结束之后,自然也无暇再去关注其他人,满脑子只想着赶快去柔软的龙榻上面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