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朕真的没有别的意思 > 第2章 皇叔再见~黎枝快来~

第2章 皇叔再见~黎枝快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短暂的冬天很快过去,直到临近春节休朝的时候盛熙才真正感觉到一种放假带来的快感。

宫中平日里除去盛熙这个皇帝之外,旁的只剩下他老爹原本留下的几个太妃。往日里那些人同盛熙基本除去过年过节一般都不会打上什么照面。

盛熙这一辈中除去他还有一个公主,不过早些年就出宫立了公主府,也很少入宫。

盛铭这个小叔叔虽说和盛熙还算亲近,但毕竟算是长辈。再加上盛熙现如今已经即位成了皇帝,两人之间到底是君臣关系在前,私下里见面的机会也不太多。

休朝的日子从腊月二十七一直到正月十五,盛熙平日里就窝在他的寝宫当中享受当真皇帝的快乐。

虽然这是古代,没有任何电子产品作为娱乐设施,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少得了取乐的玩意。

盛熙整天跟着身边伺候的小太监玩叶子牌、听听乐坊新出的戏曲,日子别提多有趣了。

过完年,又到了所谓上朝的日子,整日里需要盛熙亲自处理的政务实在算不上多。就算真有,也有身边的秉笔太监帮忙批改。

一转眼就到了该春闱的日子了。

正常来说春闱定在开春二月,待判卷完毕同年三月就可以举行殿试。

手握剧本的盛熙自然不可能再让盛铭当主考官,于是点了翰林院的王阁老当主考。至于盛铭,自然需要将他先外派出去。

外派亲王出京自然需要好好找个理由,更可况盛铭也算得上是盛熙现在为数不多的亲人加长辈,自然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好在宣盛铭入宫不过是盛熙一句话的事,福平带着盛熙的口谕自然去请这位晋王爷。

盛铭的封号是当年的祖皇帝定下的,后来也一直这么用着。

福平腿脚还算麻利,趁着盛铭出宫之前就将他拦下了。

一听陛下要找自己,盛铭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但面上到底还是平静的。一路跟着福平到了盛熙的寝宫,盛铭也算是见到他这位许久未见的侄子了。

虽说二人是君臣,但盛熙如今不过十五岁,还未及冠,更何况他芯子里还是个现代人,当然没办法装出什么君王威仪。

盛铭行完一礼后,盛熙便将盛铭扶了起来,嘴里叫着的还是皇叔。

“皇叔,许久未见,朕对您甚是想念。”

“陛下厚爱,臣谢主隆恩。”盛铭心中升起了几分狐疑,陛下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非奸即盗?

盛熙可不想继续装下去了,他又不是没看过小说。盛铭今年也不过二十三岁,当初和盛铭还同是詹事府里面的难兄难弟。要不是后来盛熙他爹盛锳死得太早,估计这俩狐朋狗友还有的一起胡闹的日子。

只是后来,盛熙登基成了皇帝,盛铭也不用再去詹事府二人才渐渐疏远了起来。

“皇叔,自从当年父皇驾鹤西归,朕与你也许久未能相聚了。本打算趁着今年过年亲近几分,倒不成想您这进宫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短。”

盛铭琢磨着盛熙话里面的意思,怎么回事,这小家伙最近这是寂寞了?怎么平白无故想起自己了?

难道是我最近什么事情做的太出格,有人上书谏言了?不应该呀,整个年我过的都算清心寡欲。也是,近来怎么都找不到合心意的,这世界上找个合适的知己太难了。

盛铭心里面泛嘀咕,但到底是在面圣,听盛熙这么说只能先告罪。

“望陛下恕罪,臣这些日子实在是身体不适,趁着过年想着好好将养几分,疏忽了陛下,是臣之罪。”

盛熙本身把盛铭找过来就不是问罪的,听他这么说也只好赶紧借着台阶下来。

“皇叔病了,找太医好好瞧过没有?”

“回陛下,太医自然是瞧过了,只是说不上什么大毛病”

“皇叔可要好好看顾自己的身子,是不是这京城太闷了,不如朕让皇叔出京转转可好?”

出京?盛铭心中的怀疑更加严重,平白无故陛下怎么会想到让自己出京?但毕竟是皇帝,结合盛铭对于他这个侄子的了解,估计盛熙也想不出什么别的心思。

“臣谢过陛下,不知陛下可是有什么打算?”

“皇叔果真机敏过人,前些日子中州巡抚上书向朝廷谏言修建粮仓,朕想着中州一块风景不错,也适合去走走看看。再加上修建粮仓又恰好缺个监官,皇叔此时去岂不是正合适。”

盛熙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盛铭自然也不好再拒绝。再加上中州虽说不像江南,但到底也算是出京了,自然是只能谢主隆恩。

“臣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托。”

“朕相信皇叔的。”盛熙见对方答应了,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转头对着一旁侍候的福平说:“朕记得年节的时候,南边进贡了什么药材,你去找出来拿给晋王爷。”

“遵旨”福平领命下去。

盛熙和盛铭又随便聊了两三句闲话,便让人好生将盛铭给送出宫。

像打完小BOSS一样的盛熙开始装死一般地摊在小榻上,心里谋划着先让两人不能再见,下一步就是怎么让黎枝对他死心塌地,啊不是,是忠心耿耿了。

二月二龙抬头,此时京城当中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举子。

听说但凡是能叫得上名字的茶楼,里面每天都聚集了不少谈论政事的举子。

盛铭去中州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在盛熙的有意操作之下,离京的日子恰好定在了二月二这天。

盛铭这些年不说别的,知名度那是大大的打响了。

此刻他离京,又是为了件“正事”,也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原本为着考试就心焦不止的考生们,如今逮着这个事,也算是谈的痛快。从如今天家没有兄弟阎墙,讲到太宗贤明之治。从晋王爷为农事出征,讲到如今国家农业政策。

黎枝对于这种事一项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一群初出茅庐的考生们对着国家大事指手画脚,说好听点是有报国之心,说难听点就是妄加评议。

不过,他人之事再如何也不好干涉。不少心里清楚考不上的考生,只等着这次春闱机会,认识认识将来的国家栋梁,为未来铺铺路。

黎枝本身是寒门出身,虽说祖上也曾风光过,但到他这一代早已没落。

他一路从徽州过来,早已基本将口袋掏空,如今已是强撑。黎枝只希望春闱能够尽快开始,毕竟饿肚子的滋味并不好受。

春闱一共三场,每场三天,从二月九日开始一直到二月十七号结束。

一场三天听起来不长,可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能有的地方也就两平方米左右。

三天只能待在这小小的空间之内,若是遇到不好的地方,屋顶楼房再赶上下雨,那真是能活活熬死人。

就在整个京城考生论辩之风鼎鼎之际,春闱开始了。

黎枝的运气很好,被分到的地方打扫的很干净,又没赶上下雨。正午时的太阳格外明艳,较往年那种寒风凌冽连笔都握不稳的情况,已经好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九天的考试时间很快过去,黎枝原本就带的不多的钱财也彻底殆尽。

没办法,在放榜之前必须要找个活计维持一下生计,原本就是书生的黎枝找了个抄书的活。

黎枝的老师梁应和写的一手好字,连带着他这个半路入门的弟子字也不错。

雇主也算是个大方的,又知道黎枝是春闱的考生,给的报酬十分可观。

靠着这笔钱,黎枝也算是能暂且在京城安安脚,等着放榜。

只可惜,正当黎枝沉浸在抄书时,京城悄然间即将掀起一片轩然大波。

说起这盛熙就感觉头疼,明明他已经把皇叔盛铭给外放了,怎么黎枝的科考之路还是那么难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