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山河故里 >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初秋,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名士兵驾着骏马飞驰,身后扬起漫天尘埃。

骏马进京,在街道上仍不减速度,吓得人群纷纷避让。一路疾驰至枢密院,士兵从马上跌下来,将背上的黄包袱高高举起,嘴里大喊:“边关急报!”

喊完,士兵栽倒在地,再也没了力气。

急报送到霍朗手上,他开封查看,看到一半面色已然惨白,唰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通报左相,速速进宫!”

半个时辰后,崇政殿。一群高官聚集殿内。

周綦看完急报,怒不可遏:“好一个边关失守!当初是谁力保杨士武的?朕看你们也该摘了脑袋,祭奠边关罹难的百姓!”

“那哀家的脑袋呢?皇帝也想摘吗?”萧太后从容地走进殿内。

一群官员纷纷行礼。周綦忍气吞声道:“母后言重了。”

宫人在龙椅旁安排了座位,萧太后坐下来道:“边关之事,诸卿有何想法?”

左相道:“边军已退守至樊阳城,还有北曲河为天险,依老臣看,当务之急是调邻近驻军驰援樊阳,以北曲河为界构筑防线。”

范文峥道:“那些胡人不过是一群不知礼法的化外之民,不及我大梁军备精良,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复失地。”

萧太后道:“皇帝以为呢?”

周綦道:“那就这么办吧,调兵先守住樊阳。至于杨士武,身为边关守将两度守城失责,立即押解回京,按律问罪。”

萧太后微眯了眼,道:“再派个督军吧,哀家看枢密院的直学士徐震就很合适。”

霍朗心中一惊,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敢贸然开口说话。

周綦则有些意外,不知太后用意何在。他看向左相,心道,莫非边关还有他不知道的事?

黄晟皱眉道:“太后娘娘,边关之事不算紧急,何必劳动人力前往督战。”

太后站起身,居高临下道:“不过一个督军而已,左相紧张什么?”

黄晟行礼道:“那便依太后娘娘所言。”他带头领命,反倒是范文峥看起来神色有些不安。

出了崇政殿,范文峥跟在黄晟身边,低声道:“左相,边关的那些事要是被发觉……”

黄晟面色阴沉道:“该处理的人都处理掉,别遗漏什么证据下来。督军团里再塞几个伶俐的人盯着。”

范文峥垂首应声。

-

今天放衙,慕怀清、陆居澜和霍澄一家酒楼聚餐,三个人坐在大堂一角。

旁边一桌食客一边吃一边谈论道:

“你们听说没,边关失守的事?”

“怎么没听说,都传开了。那杨士武真不是个人,上次弃城的时候就该问罪了。”

另一人压低声音道:“你不要命了?敢说杨士武的事。他可是左相的人。”

胆大的人道:“怎么不能说了?我有北方的朋友,边关的内幕听他说过一些。这边关为什么失守还不好说呢。”

胆小的人迅速吃完两口离开了,不和他同桌,剩下的人也散了。

霍澄道:“这事,我也听我爹说了,他这几天头疼的不行呢。”

陆居澜道:“我记得枢密院有个直学士要被派去做督军吧。”

霍澄想了想道:“好像是。”

慕怀清沉吟道:“杨士武也要押解进京了,边关的事估计有些来头。”

霍澄疑惑道:“什么来头?”

慕怀清道:“有些话不可胡说。”

她没明说,陆居澜却听懂了。边关将士常年粮草不足、饷银拖欠,杨士武身为左相的人,再加上边关两次失守,种种迹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处。

霍澄叹气道:“不管什么来头,眼下边关的百姓遭罪是真的。听说胡人残暴,不知这次又死了多少人。”

慕怀清道:“身在京城,却是无能为力。”

霍澄咬牙切齿道:“我要是在边关,非把那群胡人打得哭爹喊娘不可。”

陆居澜道:“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眨眼就是生死两边。”

三人用过晚饭,各自告别回家。慕怀清自从苏鸣夏来了不久后,就不再麻烦陆居澜送了,毕竟不同路。梁君行很久没有出现,陆居澜也没有理由坚持,只好作罢。

慕怀清在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条街时,看见前方有些争执。

一家卖烧饼的摊子,男摊贩攥着女子手腕,油腔滑调说:“秋莺啊,来叫两句哥哥,我这烧饼免费给你吃。”

女子脚边,掉了一条面纱。一群人围观女子的窘态,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听说秋莺娘子赎了身,不知是搭上哪个富贵老爷了?”

“看来秋莺娘子很快就被厌弃了,那老爷居然还舍不得给你穿件好的。”

“没地方去,来我这啊,保你吃香喝辣,绝不会亏待你的。”

苏鸣夏气得满脸通红,奋力挣脱了摊贩的桎梏,反手甩了他一巴掌。

看热闹的人更起劲了。

“呦,秋莺娘子脾气这么爆呢。”

“暴脾气我喜欢。”

那摊贩自觉失了颜面,怒道:“你个臭婆娘,敢打我!”说着撸起袖子就要打回去。

从旁闪出一个人将他的手捏住,喝道:“调戏良家妇女,当街殴人,我看你是想坐牢了!”

此人正是慕怀清,她没想到回家路上,会看见令人如此生气的一幕。

“嘿,你臭小子又是从哪冒出来的!”那摊贩作势要连她一起打。

慕怀清亮出官牌,道:“怎么,还想加一条殴打朝廷命官的罪吗!”

那摊贩真见了官老爷,腿一软跪在地上,连连求饶。

慕怀清捡起那条面纱,道:“给这位苏娘子赔罪。”

摊贩磕头道:“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苏娘子就饶了小人这一回吧。”他脸上还顶着苏鸣夏刚扇出来的巴掌印,模样有些滑稽。

苏鸣夏又狠狠踩了一脚摊贩的手:“你最好是记住了。”

慕怀清将面纱递给她:“苏娘子,走吧。”

苏鸣夏接过面纱戴上,和慕怀清一起离开了。

路上,慕怀清道:“抱歉,我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苏鸣夏道:“我原以为换了个名字和身份,就能重新生活。没想到,世人的眼光比刀还锋利。”

慕怀清道:“这不是你的错。你也不必害怕他们,直接搬出我的——”

慕怀清顿了一下,本想说直接搬出她的名号,可想了一下,自己的官名还是太小了。今夜能唬住那个摊贩,全因夜色太暗,对方只看见是个官牌。

于是改口道:“算了,还是搬出‘小国舅爷’的名号吧。能保护自己,就不要吝啬利用身边的资源。”

苏鸣夏点头:“今夜,多谢慕郎君了。”

-

秋季,也到了开展经筵的时候。

所谓经筵,是给皇帝讲学的一种宫廷活动,一般由翰林学士等博学之人担任讲官,秘书省协助整理经筵所需典籍。青葙居士陆菁曾任帝师,也常给先帝讲学,担任经筵的讲官。

校书郎整理好典籍,还要在经筵那天随行进宫。按理来说,慕怀清任职校书郎不到半年,进宫的机会是轮不到她的,可没想到,孙少监竟传唤了她过去。

“过几天开设经筵,你随我一起进宫将材料呈给陛下吧。”

慕怀清惊讶道:“孙少监,确定是下官进宫吗?”

孙有道说:“陛下还记得你,特意向我问了你的情况。此次经筵,特许你去旁听。”

慕怀清更惊讶了。唯一能让皇帝记住自己的,只可能是殿试那篇文章。当时她得罪左相,但预料中的三甲末排名并没有发生,反而得了二甲的好名次,留京做了校书郎。能和左相抗衡的唯有太后,如今看来,皇帝在其中恐怕也发挥了不小作用。

她心下思量,一面行礼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她埋头校书厅,按孙有道的吩咐整理好了经筵需要用到的材料。孙有道过目确认后,便在经筵开始那天带着她进宫了。

低级官吏没有参与朝会的资格,这还是自殿试开榜后她第一次进宫。

一路来到崇政殿,她跟在孙有道身后递交了经筵材料。皇帝看了两人一眼,吩咐道:“孙卿,你带着慕校书就在此旁听吧。”

两人行礼退到一旁。孙有道是从五品少监,有入席的资格,慕怀清只能站在他身后。

不久后左相黄晟等几名高官到场,加上四名讲官和负责记录的起居郎,一共有十多个人。

四名身为讲官的翰林学士轮流讲解准备好的典籍,讲完后皇帝提问探讨,几名高官也会发表意见。一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散场时,周綦出声道:“孙卿先留下吧,朕还有吩咐。”

左相闻言,看了一眼孙有道,看见他身后的慕怀清,眼珠转了一圈,心下很快就有了打算。

待人走后,周綦道:“边防策略有关的书,孙卿再命人整理一些送来吧。”

孙有道恭敬道:“遵命。”

周綦随口道:“边关之事,实在让朕头疼得很。你们两个有什么看法吗?”

他问的是孙有道和慕怀清两个人。

孙有道惊讶了一下,道:“陛下,依老臣看,杨士武再没有借口可以逃脱罪责,这是一件清洗边关守将的好事。只要樊阳支援到位,相信不久就能收复贺阑关。”

周綦看向慕怀清:“你呢?”

慕怀清思量片刻,道:“回陛下,边关之事,微臣以为有八字。坐山观虎,推波助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