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里也有其他几家人的青年人要下乡的,去西南的也有,林书禾去的宛城不仅不远的,几十年后,坐高铁三四个小时也就到了,而现在,水路、陆路都还慢的很。
拿着买好的火车票,顾音芳和林书禾去学校里找老师们拿高中毕业证书。
“书禾,没想到你真的连下乡都愿意替李炎生。”顾音芳留着短发,发间插着蓝白格子的发箍,白衬衫蓝色棉裤,她看着林书禾,说:“书禾,你喜欢李炎生吗?”说完,生怕错过林书禾的任何一点表情。
“音芳,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许之前我对李炎生有过喜欢,但是,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更何况我还确实对他没有爱情。”
林书禾原本已经23岁了,虽然说没有离开过大学校园和医院,短暂的人生中也遇见过很多人,不乏有追求过她的,但是遇见的太多事情都在告诉林书禾,发展自己是最重要的,她一直期盼着顺利硕士毕业,用应届生的身份考选调或者回家乡的医院,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是立身之本。
她庆幸自己没有就这么死了,也庆幸自己成为的是工人的子女,这样,林书禾的立场还是一样的,必须要劳动的,而劳动是光荣的,最重要的是这句话现在是对的。
顾音芳听完,探究的问“你会后悔吗?”说出来又敛了神色,说“我是说。”
还没等她说完,林书禾挪了挪斜挎着的书包的带子,打断她。
“不后悔,不论你想问的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或许我会去农村实践、实现自己的价值”
林书禾看见顾音芳似乎有些尴尬的神情,也没等到顾音芳搭话,便又说到“音芳,你也一样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你马上当老师啦,祝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谢谢你,书禾。”顾音芳还想说些什么,她看向林书禾,又觉得,没有必要。
学校原本只上半天课,学校里只有几个学生走过,有跟林书禾一样,提前领走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方便下乡或者提前进入社会生产劳动的。
林书禾拿着自己的第二张高中毕业证书不免想起了自己迟迟没有得到的硕士学位证书,学了七年医学,依旧没资格成为一名医生,而现在,只要回乡,就又有了一份工作,不用参加千百人竞争的笔试、面试,只要是大好青年,有的是土地和领域去耕耘,爱情?哪里有她在璀璨的阳光下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来的重要。
其实,林书禾大概知道顾音芳是喜欢李炎生的,但是她家里大概率不会满意李炎生的成分,在这个时代,这是顶顶重要的事情,是非对错就是这么分明,没有什么无关对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这样的概念。错的就是错的,怎么会是对的呢?对的就是对的,立场就是最大的对错、是贯穿始终的对错。
是以,林书禾也庆幸自己前世是农民的孩子、现在是工人之女,现在才可以毫无痛苦的进入社会劳动,并且同整个时代一样,让自己越来约觉得自己是对的,可太对了,我只是要劳动、
要工作、享受劳动的回报,怎么会后悔呢?
试问有谁会后悔?后悔的又是谁呢?
-
林妈妈放例假,就早早赶去裁缝社取回给林书禾定做的衣服。
还好女儿要去的是气候和上海差不多的宛城,而不是更严寒的北方,女儿至少不会因为气候原因而难以适应。
林妈妈看见了院子里几家人送孩子走,有的人家孩子多的,离开一两个,家里终于不挤的荒了,没见几家愁的,自己也只能忍住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舍来。
刚回到家,没看见妈妈在客厅,走进房间里,林书禾看见妈妈在书桌上给自己熨着新衣服。
“妈妈,你真好,谢谢你。”林书禾出声,林妈妈才意识到女儿已经回来了,说:“小书,你的衣裳给你熨好,等下就给你叠起来放箱子里,秋天的衣服也在,等我和你爸爸多换点票,买到冬衣就给你寄过去。”
“哇,过年啦,谢谢爸爸妈妈给我买的衣裳,我真是全上海、全新中国最幸福的女儿。”林书禾看见妈妈拿开了熨斗,两步走过去,抱住了妈妈。
抱着妈妈,林书禾忽略掉属于方书禾的那份不自在,感受到妈妈的爱了,或许父母不会说出口,但是孩子只需要给一个拥抱、一句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幸福和开心,觉得自己的小小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哪怕这个孩子的目标是离父母越来越远的。
林谦修走进家门,看见妻子和女儿抱在一起,放下糕点,没有出声打扰母女二人。安静地在四方桌边坐下。望着女儿放在桌子上的书,一时无言,为女儿也为妻子。
林书禾和妈妈走出房间才见爸爸已经回家了,夏日的傍晚,阳光还是很明亮地照进了客厅里,也照亮了爸爸发丝间的白色头发。
在火车站台熙熙攘攘,尽是提着箱子,背着包的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青年人,他们从上海市区或者郊区、附近县城赶来的,即将分赴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他们的父辈,有本是上海的,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上海成为工人的,如今,他们都长成了大人,父辈们经历过的战争和革命,他们大多没有见过的,在城市里,他们成长经历前部分大不相同,最近也是大不相同,如今,他们有一样的人物目标。
林书禾知道,她要去的那个城市跟自己是没有交集的,不是自己过去生活的。
但是,哪个长学制的迟迟没能毕业的孩子能拒绝一个铁饭碗呢,站着把钱挣了,种地就种地,老家棉花、水稻、油菜花,哪个她都会!还是给自己种地,不是给承包的老板种地,为社会主义挥锄头去。
万城市知识青年去农场劳动去,千百年万万农民始终耕种在土地之上!
林书禾告别父母,回乡,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