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怨气撒到她身上,虽然根本不关她的事。本以为大老王离开就解决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如此,出乎了她的预料。
下午,徐云河下楼。
田姐仿佛就等在院子里,她一见到徐云河就开骂,反正不指名道姓。
徐云河骑车出去。
田姐追到院门外骂。
晚上,徐云河带着女儿回到出租屋。刚进入院子,迎面就遇到田姐。田姐根本不管有没有孩子在场,肆无忌惮,只管泄愤。
田姐一直在家甚至在整个村子里受大老王的窝囊气,这个老公没别的爱好,就一个爱好--贪色。但一直只能小打小闹,直到开发区建设起来。村子因为靠着开发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开发区吃开发区,村里人一下子都富了起来,包括大老王。不说征地的钱,单靠出租房屋,每月收入是相当的可观。大老王在家待着有吃有喝有钱花,为什么还跑出去打工呢?因为他捅娄子了呗。他跟村里的一位寡妇勾勾搭搭的厮混,为此花了不少钱。随着感情的升温,寡妇要求转正。大老王在外面寻花问柳只是图个乐,原则他还是有的,他不可能离婚。再说,那寡妇还有两个儿子,这要是娶回来,不是得白白给人家养儿子嘛。在寡妇提出转正的要求后,他渐渐疏远寡妇,然后是不联系躲,最后顺理成章地分手。大老王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的。可那寡妇和家里的两个儿子不是好惹的,寡妇上门就是骂,两个儿子上门就是打,还砸。他们两口子吓得不敢待在家里。报警、求助村里都没用,都是一个口径:家务事,你们自行解决。你想想,首先都是一个村子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各自在村里都有人脉,你认识队长我认识书记等;其次,对于寡妇和两个儿子的实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谁愿意出头。最后,大老王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寡妇一家左闹右闹,但是找不到大老王,嫁谁呢?总不能把田姐赶出去,霸占人家田地房屋吧。最后无可奈何之下,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后来那家人都出去打工了。
这起风波把田姐折腾得够呛,在经济和颜面上都损失巨大。只要寡妇一家人来闹事,全村人都约着来看热闹。有的人甚至打电话约附近村庄的人前来观看。搞得田姐出门都抬不起头,背后被人指指点点。
这次大老王“旧疾复发”,田姐吃准了徐云河孤儿寡母没有依靠好欺负,再加上水电杂费等没赚到钱,她愈加讨厌徐云河,所以她将会在徐云河身上进行疯狂的报复,扳回以前损失的颜面。
徐云河问心无愧,可她最担心的是女儿听到这些污言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