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师父赐下功法后,钟楚意满怀期待,匆匆回到自己于落樱谷的洞府。
此洞府位于流溪源头,景致独特,半隐于石壁之后,仿若娇羞少女,藏于面纱之下;另一半则与潺潺流溪相依,亲密无间。
此住处为木质结构,高悬于地面十余寸,仿若遗世独立的仙阁。其前板木质地面向前延伸,直探入溪水之上,以木柱稳稳支撑,似一座凌波微步的栈桥。
于此凭坐,可悠然将双足浸入水中,搅起层层涟漪。抬眼望去,四周景色如诗如画,清风徐来,落英缤纷,实乃佳处。
钟楚意在马岭坡的住处,同样是木质小屋,毗邻温泉,旁依一树灼灼桃花。
两处居所虽有不同,但大体不差,都是让人看了便心生欢愉的布局。
钟楚意缓缓翻开那用竹册誊刻的功法刻板,册子入手沉甸甸,摊开时的厚重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这是她首次研习专精的木系功法,与此前所学幻灵术法大不相同。
幻灵术法是通用之法,无论名目如何,本质皆是化物,且各类灵根修士皆能施展,比如水系化物、火系化物,并非木系专属。
而这次的功法不同,属于木系独有的功法。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翻开册子,第一章便直切主题:
“五行灵力,金木水火土并立天地,然何独木灵力于治愈伤痛最为有效?”
册中载曰:“五行之内,金曰从革。从革者,示金由变革而生。自然之中,现成之金稀矣,多经冶炼而得。金质沉重,常为屠戮之器,故具沉降、肃杀、收敛之性者,皆属金,有坚固、凝固之意。木者,主生之能与根源。世间草木,皆木之象,其生机蓬勃,彰生命之力。古之‘生’字,象形也,下‘土’上‘枝叶’,恰为五行中‘木’之妙解,是以木属性与生命紧密相连。水为液体,具流动、柔和、清洁、多变之性,虽流而无生命,其动多因外力所扰,如‘水往低处流’,若无外力,则成‘一潭死水’,故与生命力无涉。火亦非自发而生,多因诸般外力而成。土多为死物,不言而喻。由此观之,五行之中,唯木与生命相系,且能自活物汲取灵力。”
“夫世间万物,皆有相互转化之可能。木灵根修士能自植物生灵处汲取木系灵力,亦可还自身之木系灵力于彼。”
“修士之体可纳相应灵气,木植株可视作具木灵根之体,自能储纳木灵气也。”
“返观开篇之问,木灵力能愈伤痛,简言之,木灵气可输于所需之载体。木灵气代表生命力,乃伤痛患者所需之生命精华,可疗愈伤痛。”
“故修行之要,在于将木灵力中疗愈之力,精准输于伤痛之处,以达治愈之功。”
……
钟楚意此前便知晓木系具治愈之能,然经此功法开篇阐释,愈发明晰其理。
随后,她将功法前章细细研读,此章大抵为序章。
一番研读下来,时光飞逝,转瞬两个时辰便已过去。
序章之中,着重阐述了木灵力具备治愈功效,并启发修士思索如何运用木灵力行治愈之事。其内容别出心裁,钟楚意读完此处,便停下了继续翻阅的动作。只因后面章节便是传授具体治愈之法,然而关于运用木灵力治愈这一关键问题,序章中并未以形象比喻给出答案。
钟楚意研读许久,已然有所感悟,对于此问题,亦想先自行思索一番。
师父曾言,可研读前面部分,亦或通读此卷。
但这功法与寻常书籍不同,并非通读后方能领会核心要义,而是开篇便点明全书核心,后续皆是具体修习步骤。
是以,钟楚意不欲急着读后面内容,打算先消化序章之意。
她深知,此功法核心要领在于探寻达成治愈目的之法,若能参透这一点,后续修习自会事半功倍。
谈及治愈,钟楚意脑海中率先浮现药师之影。
药师救治病患,木愈之术疗愈伤痛,二者相较,本质同源。
只是方才一番苦读,诸多道理涌入脑海,她只觉脑袋发胀,虽说尚有思索的兴致,无奈精力已显不足。
于是,钟楚意起身,欲寻彭月闲聊解乏,转念一想,彭月如今也搬至师父处潜心修习,不便时常叨扰。况且此时天色已暗,唤她出来亦不妥当。
踌躇间,她忽念起嘟嘟那两只兽宠。
那日,嘟嘟不慎被望水踩中,狗腿骨折,不知万兽园的弟子是否已将其腿伤治愈。她心中挂念,当下便决定前往万兽园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