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神app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神app > 出家后,在路上捡到忠犬杀手 > 第71章 为人师表

第71章 为人师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谢月凌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才是呆子,你看不见,他眼睛不方便。”

自己的男人自己都没怎么使唤,轮得到别人使唤?还说昕寒呆,他呆也只能谢月凌自己说。

刘紫苏不紧不慢地直起腰,“人家江湖人士,看不见也比你强得多,割麦子而已,小事情啦。”

昕寒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争论,轻声对谢月凌说道:“渺渺,我确实可以。”

谢月凌一听,一把拉住昕寒的衣袖,“不准去,多累啊。”

刘紫苏在一旁瞧着,又开始起哄,“你看他壮得跟牛一样,能累着什么?快来快来!”

昕寒终究还是下到田间,摸索着伸出手,在田边拿起镰刀,割起麦子来。

见昕寒都下去了,自己也不好闲着,谢月凌一咬牙,将宽大的衣摆绑紧,挽起袖子,走下田埂,

“呦,大小姐下来啦。”刘紫苏看到谢月凌的动作,忍不住揶揄道。“怎么,看不下自己小情郎受苦?”

谢月凌没有理会他的调侃,她自然是会割麦子的,只是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青云山的道观也是有农田的,农忙时师父就带着徒弟下田割麦子。

尽管谢月凌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溜走,但偶尔还是会被师父逼着参与几次,只是也割的不多,没多久就跑了。

她弯下腰,开始割起麦子来。然而,她毕竟是千金小姐,又很久没割过麦子了,没割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手上也磨出了几个水泡,疼得她直皱眉。

刘紫苏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出了声:“哈哈,我就说你干不了这活儿吧。”

谢月凌瞪了他一眼,反驳:“快割吧神医,明天要下雨了。”

紫苏摇头,表示不相信,你说下就下,天庭是你家?

傍晚时分,整片稻田终于被清理干净,三人疲惫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喂,大小姐,你要是多下几回地,说不定还真能成为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呢?”刘紫苏斜靠在一捆稻草上,悠悠开口。

谢月凌不禁 “哼” 了一声,揉着酸痛的胳膊,越想越离谱。这神医谷怎么没半分仙境的模样,自己分明是为了看病,怎么莫名其妙就下地干起农活来了呢?

“好了,经过一下午的观察,我大概也看清姑娘你的病症了。天色也不早了,先去我家中住一晚,明日一早我便给你配药针灸。”

谢月凌听闻,疑惑地看向刘紫苏,追问道:“就这么看清了?”一般不都是先把脉的吗,这该不是个骗子。

刘紫苏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说道:“都说是神医了,自然有这本事。再加上姑娘身上那颗‘还魂丹’,我保姑娘这二十年能无恙。”

谢月凌撇了撇嘴,“才二十年,不能长命百岁嘛?”

刘紫苏一听,指了指村口的方向,“村口在那,姑娘慢走不送。”

谢月凌见状,连忙妥协,说道:“行吧,二十年也比现在好多了。”

“诊费一万两。” 刘紫苏坐回田埂,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

“一万两!你这不是抢钱嘛!”

刘紫苏心说,就是抢呀。

“别人或许缺这钱,你肯定不缺。你的病一看就是经过多人诊治,甚至用了不少奇珍异草,还有还魂丹在手,定是非富即贵,背后有权柄撑腰。”他一边说着,一边点头。

“你应当和我学算命的,算得可真准。”

刘紫苏神秘兮兮地笑了笑,“会算命呐,那我大概知道你是谁了,这钱对你而言,一年就赚回来了。”

谢月凌歪着头,好熟悉的话术,“你该不会是,劫富济贫,专宰有钱人的吧。”

“我岂是这种人,在下都是一视同仁的。”刘紫苏一阵心虚,实际上,被这姑娘猜对了,自己还真就是专门宰那些有钱人的。

“我给你两万两,剩下一万两,就义诊帮,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吧。”

刘紫苏拱手说道:“姑娘大义之人啊。”

“毕竟,这些钱我一年就赚回来了。”

三人来到刘紫苏住的小院中。院子里地种满了各种药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还有只大黄狗,看样子是专门养来看这些药草的。因为谢月凌看到一朵绿色的花,好奇的想去摸摸,就被小狗警告了。

刘紫苏端来两碗热腾腾的粥递给谢月凌二人,还有几碟子小菜,看样子就是很穷。

“说起来,我有个疑问。”谢月凌接过碗,问道,“神医谷,怎么看着不像神医谷,还有,你一个神医,怎么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看你平时的样子,完全不像大夫,倒更像……”她顿了顿,指了指外面的农田,“像个农夫。”

刘紫苏笑了笑,“庸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非要穿金戴银、住在高楼广厦里。这里安静,能让专心研习医术,还能顺便种种地,挺好的。”

接下来的两年时光,谢月凌和村长商量,在药王谷购置了一处小房子,与昕寒安稳地住了下来。

每日,她按时服用刘紫苏配的药,隔几日,便去刘紫苏处针灸。

日复一日的调养中,谢月凌也觉的自己的身体逐渐好转了,不再像从前那般虚弱,心悸,每至秋冬便卧病在床,情绪激动便头晕了。

在这期间,谢月凌也对药王谷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原来真正的神医谷隐匿在更深处的山上,有位医术超凡的神医在此隐居,轻易不见外人,只有在下山义诊之时,会挑选一些有资质的弟子带入山中,传授医术。

学有所成的弟子,有的选择下山,悬壶济世,像虞大夫、刘紫苏便是如此;而有的则留在山中,传承衣钵,让医谷的医术得以代代相传。

在村子里住的久了,谢月凌越来越觉得这里的民风淳朴,非常宜居。刚搬进新家时,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连米缸都是空的,村民们见他们这对 “小夫妻” 生活不便,纷纷自发地送来粮食。

谢月凌向来习惯用钱财答谢他人=,这次也不例外,她刚要掏出铜板,村民们却纷纷摆手,满脸笑意地说道:“哎呀,这小夫妻不懂过日子嘞,这点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值啥钱。”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下山采购的时候,在集市多买些肉、点心和布料,挨家挨户地分送给村民们,毕竟还得在村子里住上好些日子,得打好关系不是。

起初还有人推辞,但谢月凌笑说,以后要是再拿婶子的菜,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这他们才收下,嘴里不停地说着要啥来家拿的话。

谢月凌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当上夫子了。一日,她如往常一样在自家院子里看书。来了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问书上的东西是什么,谢月凌才发现,这群孩子竟然都不认字。

一番打听后得知,学堂都远在镇上,这偏远的山里根本没有夫子前来授课。这里的村民们生活本就不富裕,也拿不出多余的钱财送孩子去镇上的学堂读书。大家原本也想凑钱请个夫子来山里教书,可凑不出足够的束脩,孩子们便只能一直当 “睁眼瞎”。

不过谢月凌平日里看的大多是道家典籍,在文学启蒙方面虽不算精通,但识字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她去集市上买了些《三字经》教孩子学字,学完《三字经》,接着便是《千字文》,之后还有《论语》……谢月凌便这样教着他们,反正自己带了不少钱,不如花了算了,带回去怪麻烦的。按师父的话,积德行善不是。

村里的村民们见谢月凌热心地教孩子识字,纷纷不留自家孩子在家干活了,而是将孩子送来读书,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麦子、新鲜的蔬菜,当作给谢月凌的束脩

一时间,谢月凌家中的粮食堆得越来越多,几乎都快堆不下了。谢月凌和昕寒两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她特意在村里请了一位手艺好的大娘,把粮食煮了,留学生在家里吃中午饭。

有些孩子实在闹腾,坐在书桌前没一会儿就开始坐立不安。谢月凌看着他们那副模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学堂的调皮模样。

要是让祭酒见她如今竟然在教孩子学问,,怕是得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然后又会笑骂她不可贪玩,以免误人子弟。

所谓是“有教无类” ,谢月凌就让那些闹腾的孩子和昕寒学些防身的武术,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谢月凌见状,和他们定下规矩:只有学完规定的字,才可以去学功夫,不然就全部让爹娘拎回家,吃 “竹子炒肉”。

读书识字至关重要,虽然谢月凌并不喜欢读书,但也明白读书的好处。

多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字强得多,若是将来有机会出门闯荡,即便迷路了,只要能写出镇子的名字,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也不会因为不识字,稀里糊涂地签了契,被人骗得倾家荡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