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的支出上。
白素珍总认为加枝花钱如流水,向家里伸手要得太多了。责备她完全不考虑家里的实际困难,不顾父母的死活,在外面打肿脸、充胖子,与同学比排场、讲阔气。
事实上,加枝在大学里还是相当节俭的。
生活在北京的高等学府,正值爱美讲漂亮的花季之年,她也是够寒酸的。同班同宿舍的女生中,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还是零七八碎的花销,她都是最差的,可这些道理,她没办法对妈妈讲。
白素珍也根本听不进去,反而理直气壮地问她:“同样是在外面读书,你一个月的花销,比加根一年的花销还多。这怎么解释?”
这倒是实情。
王加根在孝北县师范学校读书时,伙食费学校全包,手里只需要少量的零花钱。他又节俭,穿戴不讲究,更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妈妈提出每月给他五元钱零花,被他婉言谢绝了。
白素珍于是动不动就拿加根作例子,责备加枝大手大脚。
加枝在母亲的唠叨和训斥中受了不少委屈,而受委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她弟加根的“高姿态”。
可加根也有他的苦衷啊!
家庭关系那么复杂,他不愿意过多地给母亲添麻烦。他担心因为母亲对自己太好,导致她和老马之间产生矛盾,更不愿意激起马家几个孩子的反感。他哪里会想到,自己顾此失彼,反而得罪了同胞姐姐呢?无意中与加枝之间产生了隔阂。
一直到八月中旬,加枝才从北京回到洒河桥的家里。
她特意买了一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送给加根,说这本书对即将为人师表的弟弟肯定会有所帮助。
谈到恋爱问题,加枝开玩笑说,弟弟有超前意识,比她还要“先进”。不过,她对方红梅颇有好感。建议加根,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交个朋友也未尝不可。
姐姐简短的表态,让加根感到很温暖,也很感动。